时间: 2025-07-31 00:23: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0:23:32
溶质:溶质是指在溶液中被溶解的物质,它与溶剂(通常是水或其他液体)混合后形成均匀的混合物。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而溶液则是溶质和溶剂的混合物。
专业领域:在化学和物理学中,溶质是一个基础概念,用于描述溶液的组成。例如,在制备盐水溶液时,盐是溶质,水是溶剂。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溶质可能不常直接出现,但可以通过比喻或象征的方式间接提及,如“他的悲伤如同溶质,渐渐溶解在时间的溶液中”。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溶质一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讨论化学实验或烹饪时。
同义词:溶解物、溶剂化物
反义词:溶剂
词源:溶质一词源自拉丁语“solutus”,意为“释放”或“解开”,与“溶解”(dissolve)有关。
演变: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溶质这一概念逐渐被广泛接受和使用,成为描述溶液组成的基本术语。
在科学教育中,溶质是学生必须理解的基本概念之一,它帮助人们理解物质如何混合和反应。
溶质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实验室、化学试剂和精确的科学实验,给人一种严谨和专业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溶质的概念可以应用于烹饪(如盐和糖在水中溶解)和药品制备(如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
诗歌: 在时间的溶液里, 记忆的溶质缓缓溶解, 沉淀出岁月的晶体。
视觉:实验室中,试管里的液体逐渐变清澈,溶质完全溶解。
听觉:搅拌溶液时,玻璃棒与试管的轻微碰撞声。
在不同语言中,溶质的概念和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和应用是相似的。例如,在德语中,溶质被称为“Lösungsmittel”。
溶质是化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帮助我们理解物质如何混合和反应。虽然在日常对话中不常直接使用,但在科学教育和专业领域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术语。通过学习和应用溶质的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周围世界的物质组成和变化。
1.
【溶】
(形声。从水,容声。本义:水盛大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溶,水盛也。 、 《楚辞·逢纷》。注:“波貌。”-体溶溶而东回。
【组词】
溶溢、 溶溶荡荡、 溶溶澹澹、 溶漾、 溶瀛
2.
【质】
(形声。从贝,斦(zhì)声。朱骏声认为“斦”是砧板。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抵押;以…作人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以钱受物曰赘,以物受钱曰质。-质,以物相赘也。 、 《战国策·赵策》-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 《后汉书·班超传》-遂纳子为质。 、 清·方苞《狱中杂记》-犹质其首。
【组词】
质库、 质作、 质鬻、 质录、 质卖、 质债、 质当、 质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