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7:0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7:05:50
“未易之才”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不容易被替代或超越的人才”。它强调的是某人在某一领域或技能上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在文学作品中,“未易之才”常用来形容那些在艺术、文学或科学领域有卓越成就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组可能用来赞扬某人在工作或生活中的特殊才能。在专业领域,如科技、医疗等,这个词组可能用来描述那些拥有关键技术和知识的专业人士。
同义词:
反义词:
“未易之才”这个词汇源自汉语,其中“未易”意味着不容易,而“之才”指的是人才。这个词汇在古代文献中较少见,更多是在现代汉语中使用,特别是在描述那些在特定领域有卓越才能的人时。
在**文化中,强调个人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是一种常见的价值观。因此,“未易之才”这个词汇在赞扬那些在社会中做出显著贡献的人时非常适用。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敬佩和尊重的情感。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各自领域中不断努力,最终成为行业标杆的人物。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他在项目管理方面的才能是如此出色,以至于我们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认为他是“未易之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知识的海洋里,他是未易之才, 探索的灯塔,引领我们前行。”
想象一位科学家在实验室中专注工作的画面,或是听到一首赞颂英雄的歌曲,这些都可以与“未易之才”这个词汇产生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rreplaceable talent”或“unique talent”,它们都强调了人才的不可替代性和独特性。
“未易之才”这个词汇在描述那些在特定领域有卓越才能的人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强调了人才的独特性,还传达了一种敬佩和尊重的情感。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对那些在各自领域中做出显著贡献的人的敬意。
旬初辟大民掾,桓温至重之,常称王掾必为黑头公,未易才也。
1.
【未】
(象形。基本义: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
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
【引证】
《小尔雅·广诂》-未,无也。 、 《论语·子罕》-未由也已。 、 《论语·宪问》-未之难矣。 、 《公羊传·隐公六年》-吾与郑人未有成也。 、 《吕氏春秋·开春》-吾未有言之。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未果。 、 唐·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去。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未百步则返。 、
【组词】
未际、 未的、 未从、 未傅、 未遑、 未遇、 未宾、 未集、 未臻、 未极、 未意之志、 未第、 未萌
2.
【易】
(象形。本义:蜥易)。
换,交换。
【引证】
《列子·汤问》-寒暑易节。 、 《战国策·魏策》-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 、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易寡人之璧。 、 《左传·哀公八年》-楚人围宋,易子而食。 、 李斯《谏逐客书》-移风易俗。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组词】
易筋经、 易箦、 易货、 易地、 易身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才,草木之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