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40: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40:05
正好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时间、数量、程度等方面恰好合适,不多不少,不早不晚。基本含义是表示某事物或情况达到了理想的状态,符合预期或要求。
正好 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广泛:
正好 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正”和“好”两个字组成,表示“正”确且“好”的状态。在古代汉语中,“正”常指正确、端正,“好”指良好、适宜,两者结合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正好”。
在文化中,正好** 常带有一定的哲学意味,强调事物的和谐与平衡。在社会交往中,使用“正好”可以表达对时机的把握和对细节的关注。
正好 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满意和惊喜,因为它暗示了一种理想的状态或巧合。在表达中,使用“正好”可以增加话语的精确性和说服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正好”来描述时间上的巧合,比如在超市购物时,正好遇到打折活动,或者在图书馆正好找到一本我一直在寻找的书。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正好”来创造一种巧合的美感:
春风正好,花开满园, 你我相遇,正好时光。
正好 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周围的一切都恰到好处,和谐而美好。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一首节奏恰到好处的音乐,让人感到舒适和愉悦。
在英语中,正好 可以对应为“just in time”或“exactly right”,在不同文化中,这个概念都强调了时间和程度的精确性。
正好 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词汇,它不仅在日常交流中频繁使用,还能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增添巧妙的元素。通过对“正好”的深入学*,我更加意识到语言的精确性和表达的多样性,这对于提升我的语言能力和表达技巧具有重要意义。
1.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
2.
【好】
喜好;喜爱。
【引证】
《淮南子·精神》-好憎者,心之暴也。 、 《诗·小雅·鹿鸣》-人之好我。 、 《韩非子·喻老》-好治不病。 、 《论语》-敏而好学。 、 唐·柳宗元《三戒》-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自幼好武术。
【组词】
好表现;好善、 好涵高躅、 好戏子、 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