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41: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41:13
词汇“刻谦”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特定语境下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刻”通常指雕刻、刻画,而“谦”则指谦虚、谦逊。将两者结合,“刻谦”可能指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谦虚态度,或者是对谦虚品质的强调和刻画。
“刻谦”可以理解为一种极端的谦虚态度,强调在行为和态度上对谦虚的坚持和体现。
在文学作品中,“刻谦”可能用来形容一个人物性格中的谦虚特质,如“他是一个刻谦的人,从不炫耀自己的成就。”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强调谦虚价值的文化或社群中,可能会被提及。
由于“刻谦”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刻”和“谦”两个字组合而成,强调对谦虚品质的深刻体现。
在**传统文化中,谦虚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刻谦”可能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被强调和推崇。
“刻谦”给人一种温和、低调的印象,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那些即使在成功面前也不失谦逊态度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那些表现出“刻谦”态度的人,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可能会影响我们对于谦虚价值的认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心,如刻谦的石,即使岁月流转,谦逊不减。”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谦逊的人在默默工作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柔和、低调的音乐来代表“刻谦”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谦虚的价值观可能有所不同,但“刻谦”这种强调谦虚的态度可能在任何文化中都有其价值和意义。
“刻谦”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强调的谦虚态度在任何文化和社会中都是值得推崇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和体现谦虚这一美德。
1.
【刻】
(形声。从刀,亥声。本义: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刻,镂也。 、 《尔雅·释器》-金谓之镂,木谓之刻。 、 《礼记·哀公问》-器不刻镂。 、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
2.
【谦】
(形声。从言,兼声。本义:谦虚,谦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侧重于内心上的恭顺谨慎。-谦,敬也。 、 《玉篇》-谦,逊让也。 、 《易·系辞》-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又,谦者,德之柄也。 、 《易·谦》-谦谦君子,用涉大川。 、 《史记·魏公子列传》-皆谦而礼交之。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谦得益。 、 清·刘开《问说》-非苟为谦。
【组词】
谦洽、 谦光、 谦冲、 谦克、 谦厚
嫌疑。 同: 嫌
【引证】
《荀子·仲尼》-贵而不为夸,信而不处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