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3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34:30
志大才疏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的志向很大,但才能或能力不足。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有远大抱负但实际能力不足以实现这些抱负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志大才疏 常用来讽刺或批评那些空有理想但不切实际的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眼高手低”,即目标定得很高,但实际行动和能力跟不上。在专业领域,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评价那些有宏伟计划但缺乏必要技能或资源的人。
同义词:眼高手低、志大才短、理想主义者 反义词:才高志大、实干家、脚踏实地
志大才疏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文献,反映了古代对人才的一种评价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文学作品,也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和专业讨论中。
在文化中,志大才疏** 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知行合一”的追求,即知识和行动的统一。这个成语也体现了社会对个人能力和实际成就的重视。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复杂的,既有对那些有远大理想的人的同情,也有对他们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困难的担忧。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不断追求梦想但有时感到力不从心的人。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遇到过一些志大才疏的同事,他们有很多创新的想法,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技能或资源,这些想法往往难以实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志大才疏者,梦高路远长。 心怀千秋业,手无寸铁钢。”
视觉上,我可能会联想到一个站在高山之巅,眺望远方但脚下无路的人。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首旋律激昂但歌词充满无奈的歌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all talk and no action" 或 "big dreams but little talent",这些表达也传达了类似的含义,即有远大的理想但缺乏实现这些理想的能力。
志大才疏 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提醒我们在追求梦想的同时,也要注重提升自己的实际能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评价和描述人或事物。
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东汉时期,孔融竭力维护汉献帝的利益,对曹操的政策进行讽刺与反对。为节约粮食,曹操下禁酒令,孔融则写文章大吹喝酒的好处,当着东吴使者的面说曹操的不是,结果被曹操杀头。后人评说他是志大才疏的人,办不成大事
此人言过其实,~。
1.
【志】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志,意也。 、 《国语·晋语》-志,德义之府也。 、 《孟子》-夫志,气之帅也。 、 《毛诗序》-在心为志。 、 《春秋·说题辞》-思虑为志。 、 《荀子·解蔽》-志者,臧也。 、 《鬼谷子·阴府》-志者,欲之使也。 、 《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 《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 、 《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后汉书·班超传》-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唐·韩愈《县斋有怀》-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
【组词】
志志诚诚、 志局、 志干、 志意、 志坚如钢;有志者事竟成;志分、 志虑、 志抱、 志尚、 志况、 志好、 志略、 志局、 志介、 志高气扬
2.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3.
【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才,草木之初也。
4.
【疏】
(会意。“疋”有通的意思。本义:疏导,开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疋者,破包足动也。孕则塞,生则通。因转注为开通分远之谊,俗字作疎,故汉疏广之后,隐其半为束氏。-疏,通也。 、 《国语·周语》。注:“通也。”-疏为川谷,以导其气。 、 《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 、 《柳宗元《天说》-疏为川渎、沟洫、陂池。 、 《史记·河渠书赞》-水之利害,自古而然。禹疏沟洫,随山浚川。
【组词】
疏决、 疏漏、 疏源、 疏瀹、 疏辟、 疏涤、 疏治、 疏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