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3:3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3:39:32
牛蹄之涔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牛蹄印中的积水。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水量极少,或者比喻事物非常微小、不值一提。
在文学作品中,牛蹄之涔 常用来形容景物的细微之处,或者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水利工程或环境科学中,可能会用来描述极小的水体或水量。
牛蹄之涔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古人注意到牛蹄印中的积水,从而形成了这个比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用来形容微小的事物。
在传统文化中,牛蹄之涔** 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细节的观察和感悟,体现了对微小事物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强调事物的微小和不足挂齿。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谦逊和细致。它提醒我们在宏大的事物面前,不要忽视那些微小的细节,因为它们可能同样重要。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环保项目中使用过这个成语,来形容我们小组的努力虽然微小,但也是整个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牛蹄之涔,细雨如丝, 点滴滋润,心田之诗。
想象一幅画面:一头牛在雨后的泥地上留下深深的蹄印,蹄印中积着几滴雨水。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和细腻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a drop in the bucket",意思也是指非常微小或不重要的事物。
牛蹄之涔 这个成语虽然描述的是微小的事物,但它提醒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忽视细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在描述微小事物时有了更精确的表达方式。
况复一枝倦曲,终危九层之台;一股涔蹄,必伤千里之驾。
1.
【牛】
(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引证】
《说文》-牛,大牲也。 、 《易·说卦》-坤为子母牛。 、 《左传·昭公五年》-纯离为牛。 、 《礼记·坊记》-东邻杀牛。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牛曰太牢。 、 《周礼·载师》。司农注:“牛田以养公家之牛。”-牛田牧田。 、 《乐府诗集·敕勒歌》-风吹草低见牛羊。 、 唐·白居易《卖炭翁》-系向牛头充炭直。 、 《聊斋志异·促织》-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
【组词】
耕牛、 牛酒、 牛旄、 牛性、 牛埭、 牛领、 牛具、 牛刀、 牛蓑、 牛骥同皂、 牛后、 牛眠地
2.
【蹄】
(形声。从足,ń声。本义:牛、马、猪、羊等有蹄类哺乳动物足趾前部的典型角质覆盖物,以将趾的末端几乎全部包裹住,又指有角质保护物的脚)。
同本义。
【引证】
《谷梁传·昭公八年》。释文:“蹄,马足也。”-马候蹄。 、 《庄子·马蹄》-马蹄可以践霜雪。 、 唐·柳宗元《三戒》-驴不胜怒蹄之。(蹄,用如动词:踢。)
【组词】
牛蹄;马蹄;猪蹄;蹄涔、 蹄洼、 蹄道、 蹄蚤、 蹄书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涔】
(形声。从水,岑(cēn)声。本义:连续下雨,积水成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涔,渍也。 、 《淮南子·泛论》-夫牛蹄之涔,不能生鳝鲔。
【组词】
涔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