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1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19:11
出卖:指为了个人利益而背叛他人或集体,通常涉及泄露秘密、背叛信任或背叛原则。
“出卖”一词源于汉语,字面意思为“出售”或“卖掉”,在历史演变中逐渐引申为背叛行为。
在**文化中,“出卖”通常带有强烈的负面含义,与忠诚、信任等价值观形成鲜明对比。
“出卖”一词常引起负面情感,如愤怒、失望和背叛感。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背叛者的不道德行为和受害者的心理创伤。
在现实生活中,“出卖”可能发生在朋友之间、同事之间或国家之间,每个人对此的反应和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在诗歌中,“出卖”可以用来表达深刻的情感和道德冲突,如:
在夜的深渊,
星辰出卖了光,
坠入黑暗的怀抱。
在英语中,“出卖”可以对应为“betray”或“sell out”,在不同文化中,背叛行为的道德评价和社会影响有所不同。
“出卖”是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还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的信任与背叛的复杂关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出卖”对于传达情感和道德判断至关重要。
1.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2.
【卖】
(会意。小篆字形。从出,从买。将收进的财物卖出。本义:以货物换钱。与“买”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灏曰:“出物货曰‘卖’,购取曰‘买’,祗一声之轻重。与物美曰‘好’,好之曰‘好’,物丑曰‘恶’,恶之曰‘恶’同例。窃谓‘买、卖’本是一字,后以其声异,故从‘出’以别之。”-卖,出物货也。 、 贾谊《论积贮疏》-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 明·刘基《卖柑者言》-有卖果者。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 、 晁错《论贵粟疏》-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组词】
卖炭得钱;出卖、 卖动、 卖缺、 卖冰、 卖婆、 卖婚、 卖爵、 卖货、 卖春、 卖契、 卖妻鬻子、 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