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59: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59:09
嫣红姹紫 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花朵色彩艳丽,多指春天里盛开的花朵。其中,“嫣红”指的是鲜艳的红色,“姹紫”则是指艳丽的紫色。这个成语强调了色彩的鲜明和美丽。
在文学作品中,嫣红姹紫 常用来描绘春天的景象,如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嫣红姹紫满园中”。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人穿着的颜色非常鲜艳。在专业领域,如园艺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花卉的观赏特性。
同义词: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花团锦簇 反义词:黯淡无光、单调乏味
嫣红姹紫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学,特别是在描写春天和花卉的诗词中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作品和日常交流中,成为描述色彩艳丽的标准词汇。
在文化中,春天和花卉常常被赋予美好的象征意义,嫣红姹紫** 这个成语也因此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用于节日庆典或特殊场合,增添喜庆和欢乐的氛围。
嫣红姹紫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愉悦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生机勃勃的春天和美丽的自然景观。它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追求,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和表达。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春游中看到一片嫣红姹紫的花海,那场景至今仍让我难以忘怀。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好地回忆和描述那次美好的体验。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嫣红姹紫绽芳华, 梦回花间,醉了心田,笑语盈盈。”
结合图片,嫣红姹紫 可以让人联想到绚丽的花海,而音乐方面,轻快的旋律可以与之相配,增强视觉和听觉的愉悦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vivid reds and purples",但缺乏嫣红姹紫 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文化和诗意。
嫣红姹紫 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提升语言的韵味和深度。
繁华歇尽何须吊!且由他,嫣红姹紫,一春收了。
她们因为慰藉我的无聊起见,送了一瓶花来,~,清香扑鼻,不过我心中的难受由此更加几倍。
1.
【嫣】
(形声。从女,焉声。本义:美好的样子)。
笑容美好。
【引证】
《正字通》-嫣,巧笑态也。
2.
【红】
女工,从事手工劳动的女性。 同: 工
【引证】
《汉书·郦食其传》-农夫释耒,红女下机。 、 《汉书·董仲舒传》-吾已食禄,又夺园夫女红利虖。
3.
【姹】
(形声。从女,宅声。本义:少女) 少女;美女。
【引证】
《说文》-奼,少女也。 、 《汉书·五行志》-河间姹女工数钱。
【组词】
姹女
4.
【紫】
(形声。从糸(mì),此声。本义:紫色,蓝和红组成的颜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紫,帛黑赤色也。 、 《论语》。孔注:“间色之好者。”-恶紫之夺朱也。 、 《礼记·玉藻》-玄冠紫緌。 、 《左传·哀公七年》-紫衣狐裘。 、 《论语》-红紫不以为亵服。 、 《乐府诗集·陌上桑》-紫绮为上襦。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佩紫怀黄。 、 唐·李朝威《柳毅传》-披紫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