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25: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25:01
词汇“念室”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念室”字面意思是指用于思考、冥想或学*的房间。它可能源自古代文人对书房的雅称,强调了房间的功能性,即用于沉思和学问的场所。
由于“念室”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学中,可能会在描述文人雅士的生活环境时提及,如书房、静室等。
“念室”可能源自古代文人对书房的称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书房”等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文人雅士的书房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象征着学问和修养。因此,“念室”可能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念室”给人一种安静、深沉的感觉,联想到学问的追求和内心的宁静。它可能激发人们对知识和智慧的向往。
由于“念室”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但如果有一个专门用于学*和思考的空间,可以称之为“念室”。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念室静,书卷伴孤灯,思绪随风起,古今一梦深。”
“念室”可能让人联想到一间布置简洁、充满书籍的房间,安静的氛围中只有翻书声和笔触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念室”的词汇,但类似的词汇如“study”(英语)或“étude”(法语)等,也表达了类似的概念。
“念室”作为一个不太常用的词汇,它代表了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尽管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不高,但它仍然是一个值得了解的词汇,因为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1.
【念】
(形声。从心,今声。本义:常思;思念,惦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念,常思也。 、 《诗·大雅·文王》-天念尔祖。 、 《诗·邶风·谷风》-不念昔者。 、 《论语》-不念旧恶。 、 《战国策·赵策》-念悲其远。 、 《史记·陈涉世家》-念鬼。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念母劳家里。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念蒙君实。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因念黄山当平生奇览,而有奇若此。
【组词】
念诵、 念恤、 念旧、 念思、 念想、 念一、 念恋
2.
【室】
(会意。从宀从至。人到屋中就停止了。本义:内室)。
同本义 。堂后之正室。古人房屋内部,前叫“堂”,堂后以墙隔开,后部中央叫“室”,室的东西两侧叫“房”。
【引证】
《说文》。段注:“古者前堂后室。释名曰:“室,实也,人物实满其中也。”-室,实也。 、 《易·系辞》传-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古者宫室贵贱同称。 、 《说文系传》-室,堂之内,人所安止也。 、 《礼记·曲礼上》疏-若通而言之,则宫室通名,故《尔雅》云,“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别而言之,论其四面穹隆则曰宫,因其贮物充实则曰室。” 、 《礼记·问丧》-入室又弗见也。
【组词】
室间、 室庑、 室温、 室隅、 登堂入室;室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