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0:1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0:15:52
词汇“枭群”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因此在中文语料库中很难找到具体的定义和用法。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来分析这个词汇。
“枭”通常指的是猫头鹰,一种夜间活动的鸟类,常被赋予神秘、智慧或不祥的象征意义。而“群”则指的是一群、一组或一伙。因此,“枭群”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一群猫头鹰。
由于“枭群”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一群神秘或不祥的生物,或者象征某种集体的智慧或力量。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被使用。
由于“枭群”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以下例句可能需要创造性解释:
同义词:可能包括“猫头鹰群”、“夜鸟群”等。 反义词:由于“枭群”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反义词可能不易找到,但可以考虑“和平的鸟群”、“日间鸟群”等。
“枭”字源自古代汉语,最初指的是猫头鹰,后来逐渐被赋予更多的象征意义。“群”字则是一个常用字,表示一群或一组。
在**文化中,猫头鹰常被视为不祥之鸟,因此“枭群”可能带有负面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意义。
“枭群”可能让人联想到神秘、夜晚、智慧或不祥的氛围,带来一种神秘而略带恐惧的情感反应。
由于“枭群”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在创作或描述特定场景时,可以使用这个词汇来增加文学效果。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枭群”来描绘夜晚的神秘氛围:
夜幕低垂,枭群飞翔,
星辰之下,智慧之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猫头鹰在夜晚飞翔的场景,带来一种神秘而宁静的视觉体验。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带有神秘感的背景音乐,增强听觉联想。
在不同文化中,猫头鹰的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在某些文化中,猫头鹰被视为智慧的象征,而在其他文化中则可能被视为不祥之兆。
“枭群”作为一个不常见的词汇,其使用可能更多地依赖于文学创作和特定语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1.
【枭】
(会意。从鸟,头在木上。本义:指一种恶鸟,捕捉后悬头树上以示众)。
猫头鹰。
【引证】
《说文》-枭,不孝鸟也。日至捕枭磔之,从枭头在木上。 、 《汉书·郊祀志》。注:“孟康曰,枭鸟食母,破镜兽食父,黄帝欲绝其类,使百吏祠皆用之。如淳曰,汉五月五日作枭羹以赐百官。”-用一枭破镜。 、 《诗·大雅·瞻卬》-为枭为鸱。 、 《汉书·司马相如传》-射游枭。 、 《汉书·郊祀志》-鸱枭群翔。 、 唐·白居易《凶宅》诗-枭鸣松桂枝。
【组词】
枭奴、 枭獍
2.
【群】
(形声。从羊,君声。本义:羊群;兽群;人群)。
三个以上的禽兽相聚而成的集体。
【引证】
《说文》-群,辈也。 、 《国语·周语》-兽三为群。 、 《诗·小雅·吉日》-或群或友。 、 《诗·小雅·无羊》-三百维群。 、 《礼记·曲礼》-大夫不掩群。 、 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服,众难塞胸。 、 柳宗元《封建论》-故近者聚而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