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23: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23:08
牵制(牵制)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通过某种手段或力量限制或阻碍对方的行为或发展。基本含义是指通过某种方式使对方不能自由行动或发挥其全部能力。
在不同语境下,“牵制”的使用有所不同:
“牵制”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牵”意为牵引或引导,“制”意为控制或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通过某种手段限制对方的行为。
在中国文化中,“牵制”常与战略和智慧联系在一起,如在古代兵法中,牵制战术是一种常见的策略。
“牵制”这个词给人一种紧张和策略性的感觉,常与竞争和对抗的情境相关联。
在个人生活中,“牵制”可以用于描述任何形式的限制或阻碍,如时间管理上的牵制,或个人兴趣被其他事务牵制。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低垂,星辰牵制了月光的舞步,大地静默,聆听宇宙的低语。”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战场或棋局的画面,其中一方通过巧妙的布局牵制了对方的行动。
在英语中,“牵制”可以对应为“tie down”或“hamper”,在不同文化中,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可能有所不同。
“牵制”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适用于多种语境,从军事战略到日常生活。了解和掌握这个词的用法,有助于在不同情境下准确表达限制或阻碍的概念。
1.
【牵】
(形声。从牛,“冖”象牵牛的绳,玄声。本义:牵牛)。
同本义。引申为牵拉。
【引证】
《说文》-牵,引前也。 、 《广雅》-牵,引也。 、 《周礼·宰夫》。司农注:“牲牢可牵而行者。”-飱牵。 、 《周礼·牛人》。注:“牵傍,在辕外輓牛也。人御之,居其前曰牵,居其傍曰傍。”-与其牵傍。 、 《易·夬》-牵牛悔亡。 、 《孟子·梁惠王上》-牵牛而过堂下者。 、 唐·杜甫《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 、 白居易《卖炭翁》-回车叱牛牵向北。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攀草牵棘。
【组词】
牵笼、 牵红、 牵扭、 牵役、 牵拖、 牵拉
2.
【掣】
(形声。从手,制声。本义:牵引,拉)。
同本义。
【引证】
《经典释文》-掣,拽也。 、 《易·睽》-见舆曳,其牛掣。 、 袁宏道《雪夜感怀同黄道元作》-流火掣空飞。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组词】
掣后腿;掣手;掣脱、 掣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