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34: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34:07
词汇“九遐”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九遐”字面意思是指极远的地方。其中,“九”在古代汉语中常表示极多或极高,如“九天”、“九泉”等;“遐”则指遥远。因此,“九遐”可以理解为极其遥远的地方。
在文学作品中,“九遐”常用来形容空间的辽阔或时间的久远,赋予作品一种宏大的意境。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学或学术语境中,它可能会被提及。
“九遐”可能源自古代文人的创作,用以形容极远的地方,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见,但在某些古文或诗词中仍可见其踪影。
在传统文化中,“九”常带有神秘和崇高的意味,如“九五之尊”(指)。因此,“九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被用来营造一种超越现实、追求理想的氛围。
提到“九遐”,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广阔无垠的天地、深邃的星空或是遥远的未来,带来一种探索和向往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写作或表达情境中,它可以用来增强语言的文学性和表现力。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星辰闪烁在九遐的天际,引领着旅人穿越无尽的夜。”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星空图,星星点点,延伸至视野的尽头,带来一种视觉上的辽阔感。在音乐中,可能会联想到悠扬的长笛或古琴声,营造出一种遥远而深邃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英文中的“far beyond”或“the ends of the earth”可以传达类似的遥远感。
“九遐”作为一个具有文学色彩的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在文学创作和表达中,它可以增添语言的深度和美感。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对于提升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1.
【九】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 、 《易·文言》传-乾玄用九,乃见天则。 、 《楚辞·九辨》序-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 、 《管子·五行》-天道以九制。
【组词】
九伯、 小九九、 九九、 九地
2.
【遐】
(形声。从辵(chuò),叚(xiá)声。本义: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遐,远也。 、 《书·太甲》-若陟遐,必自迩。 、 汉·扬雄《长杨赋》-是以遐方疏俗,殊邻绝党之域,自上仁所不化,茂德所不绥,莫不蹻足抗首,请献厥珍。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矫首而遐观。 、 《警世通言》-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在我傍。 、 宋·范祖禹《资州路东津寺》-地遐怪物聚,寺古深殿存。
【组词】
遐僻、 遐宣、 遐方、 遐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