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1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15:22
“徙戎”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徙”意味着迁移或移动,“戎”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西方的民族或军队。因此,“徙戎”字面意思是指将西方的民族或军队迁移到其他地方。在历史上,这个词汇常用于描述将边疆的少数民族迁移到内地或更远的地区,以加强中央政权的控制或进行军事部署。
在文学作品中,“徙戎”可能被用来描述古代的军事行动或政治策略,如《史记》、《汉书》等历史文献中常有提及。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学、军事学等专业领域,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徙戎”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意义——迁移或移动——保持不变。
在历史上,徙戎政策常常与边疆安全、民族融合等问题相关。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的民族分布和社会结构,也反映了古代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的控制策略。
对于我来说,“徙戎”这个词带有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它让我联想到古代边疆的战火和民族的迁徙,以及这些**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曾研究过古代的徙戎政策对现代民族关系的影响,这让我对这个词汇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边疆的诗歌时,我可以使用“徙戎”这个词来描绘那个时代的动荡和变迁。
想象一幅描绘古代军队迁移的画作,或者一段古代战争的音乐,这些都可以与“徙戎”这个词产生视觉和听觉上的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迁移”、“迁徙”等,但“徙戎”这个词因其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
通过对“徙戎”这个词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性。这个词不仅仅是语言学的一部分,也是理解古代*社会和政治的关键。在未来的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意这个词的使用和含义,以确保准确传达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1.
【徙】
(形声。从辵(chuò),止声。本义:迁移)。
同本义 (平行或由上而下的移动)。
【引证】
《说文》-徙,迻也。 、 《广雅》-徙,移也。 、 《周礼·比长》。注:“谓出居异乡也。”-若徙于他。 、 《孟子》注:“谓爰土易居平肥硗也。”-死徙无出乡。 、 《荀子·成相》。注:“迁也。”-百里徙。 、 东汉·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徙武北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号呼而转徙。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非死则徙。雾徙于后。
【组词】
徙倚、 徙贯、 迁徙、 徙居
2.
【戎】
(会意。从戈,从十。“戈”是兵器,“十”是铠甲的“甲”。本义:古代兵器的总称。弓、殳、矛、戈、戟为古代五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戎,兵也。 、 《礼记·月令》-以习五戎。 、 《礼记·王制》。注:“军器也。”-戎器不粥于市。 、 《易·同人》-伏戎于莽。 、 《诗·大雅·抑》-弓矢戎兵。
【组词】
戎仗、 戎器、 戎储、 戎钺、 戎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