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3:59: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3:59:21
“握拳透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握紧拳头以至于手掌的纹理都清晰可见。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极度愤怒或决心坚定的状态。
“握拳透掌”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汉语中对于身体语言和情绪表达的细腻观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表达强烈情绪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握拳通常被视为一种力量和决心的象征。因此,“握拳透掌”在社会背景中常常与坚持和抗争的精神联系在一起。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决心和愤怒。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形象。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看到一个朋友在面对不公正待遇时握拳透掌,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他的愤怒和决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握拳透掌,怒火中烧,/ 不屈的灵魂,在黑暗中燃烧。”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紧握拳头,手掌的纹理清晰可见,表情坚定。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紧张的背景音乐,增强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lenched fists”,但它没有“握拳透掌”这样细腻的表达力度。
“握拳透掌”这个成语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含情感和力量。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有力的工具,帮助我更好地传达强烈的情绪和决心。
其后盗发壶墓,尸僵,鬓发苍白,面如生,两手悉拳,爪甲穿达手背。
晋朝时期,武将卞壶为保卫国土,抵抗叛贼苏峻的进攻,父子两人均战死沙场,被就地安葬。后来有盗墓贼偷盗卞壶的坟墓,发现卞壶的尸体已经僵硬,鬓发苍白,面色如活人一样,双手都握紧拳头,指甲都穿透了手背
他恨得~。
1.
【握】
(形声。从手,屋声。本义:攥在手里,执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握,搤持也。 、 《广韵》-握,持也。 、 《仪礼·乡射礼》-长尺有握。 、 《楚辞·九章·怀少》-私握臣手。 、 《楚辞·九章·怀沙》-怀瑾握瑜。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手握刀。
【组词】
握君、 握篆、 握算、 握镜、 握节、 握炭流汤
2.
【拳】
(形声。夲义:紧握的手。俗称拳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张之为掌,卷之为拳。”-拳,手也。 、 《吕氏春秋》-鲁君许诺,乃使吏鞟其拳。
【组词】
挥拳;赤手空拳
3.
【透】
(形声。从辵,秀声。本义:跳,跳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透,跳也。 、 《南史·后妃传下》-妃知不免,乃透井死。 、 《文选·王廷寿王孙赋》-或群跳而电透。 、 《南齐书·垣崇祖传》-事穷奔透,自然沈溺。
【组词】
透索、 透掷、 透水、 透井
4.
【掌】
本义:手掌,手心。
【引证】
《说文》-掌,手中也。 、 《论语·八佾》-指其掌。 、 枚乘《谏吴王书》-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组词】
掌上、 掌上观纹、 掌文
四足动物带爪的脚。
【引证】
《孟子·告子上》-熊掌,亦我所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