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4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41:52
“将李代桃”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将李树的果实当作桃树的果实。基本含义是指用一个事物替代另一个事物,通常是在混淆或欺骗的情况下。这个成语强调了事物之间的差异和混淆的后果。
在文学中,“将李代桃”常用于讽刺或批评,形容某人故意混淆视听或欺骗他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日常生活中的误会或混淆。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商业,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欺诈行为或不当替代。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重点不同,如“偷梁换柱”强调的是结构上的替换,而“将李代桃”强调的是性质上的混淆。
“将李代桃”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将李代桃,非其类也。”原意是指将李树的果实当作桃树的果实,后来引申为用一个事物替代另一个事物,特别是在混淆或欺骗的情况下。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用于强调诚信和真实性的重要性。在社会交往中,避免“将李代桃”的行为被视为基本的道德准则。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警惕和反感,因为它涉及到欺骗和不诚实的行为。联想上,我会想到那些试图通过混淆视听来获取不当利益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商家将劣质商品冒充高品质商品的情况,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将李代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桃李争艳,莫将李代桃,误了春光。”
视觉上,我会联想到两种不同的果实,一种是李子,一种是桃子,它们在外观和口感上都有明显的区别。听觉上,我会想到人们在讨论或争论时的声音,强调区分和辨识的重要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ubstituting apples for oranges”,意思是用一个不相关的事物替代另一个事物,强调差异和混淆。
“将李代桃”这个成语在强调诚信和真实性的同时,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警惕和辨识,避免被欺骗。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对于提升语言的准确性和丰富性非常重要。
贞丽从良,香君守节,雪了阮兄之恨,全了马舅之威,将李代桃,一举四得,倒也是个妙计。
1.
【将】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引证】
《诗·卫风》-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
【李】
(形声。从木,子声。本义:李树)。
同本义。落叶乔木,春天开白色花,果实叫李子,熟时黄色或紫红色,可吃。
【引证】
《说文》-李,李果也。 、 《诗·小雅·南山有台》-北山有李。
3.
【代】
(形声。小篆字形,从人,弋(yì)声。本义:更迭,代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代,更也。凡以此易彼,以后续前,皆曰代。 、 《周礼·挈壶氏》-县壶以代哭者。 、 《左传·昭公十二年》。注:“更也。”-与君代兴。 、 《国语·晋语》。注:“更也。”-使子父代处。 、 《汉书·食货志》。注:“易也。”-岁代处,故曰代田。 、 《汉书·地理志》-韩地代相干也。 、 张衡《东京赋》-四时迭代。 、 《汉书·刑法志》-转相攻伐,代为雌雄。 、 《荀子·天论》-日月迭炤,四时代御。 、 汉·刘向《列女传》-孝成王使括(赵括)代廉颇为将。 、 《广州军务记》-逆夷更觉胆落心寒,亟请广州府余暨南、番二县代求解免。
【组词】
代比、 代茶、 代馆、 代运、 代力
4.
【桃】
(形声。从木,兆声。本义:果木名)。
桃树。
【引证】
《说文》-桃,桃果也。 、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 、 《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