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0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02:56
没心肠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没有心思或心情去做某事。基本含义是指某人因为某种原因(如情绪低落、心事重重等)而无法集中精力或没有兴趣去做某件事情。
"没心肠" 的词源较为直接,"没" 表示没有,"心肠" 指心思和情感。在古代汉语中,"心肠" 常用来形容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随着语言的发展,"没心肠" 逐渐被用来描述因情绪问题而无法集中精力的情况。
在**传统文化中,"心肠" 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人的道德、情感和心理状态。"没心肠" 在社会交往中常被用来形容某人因为情绪问题而表现出的冷漠或不关心。
"没心肠" 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联想上,可能会想到一个人因为某些困扰而显得无精打采或不投入。
在个人生活中,"没心肠" 可能用来描述自己在某些特殊时期(如失恋、工作压力大等)的心理状态,表达自己无法像平时那样积极面对生活。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 "没心肠" 来表达一种深沉的情感状态:
月光洒在窗台,
我却没心肠欣赏。
心中的忧愁,
如夜色般深沉。
在英语中,"没心肠" 可以对应为 "not in the mood" 或 "out of sort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一种因情绪问题而无法投入的状态。
"没心肠" 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心理状态,还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情感反应。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 "没心肠" 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1.
【没】
(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没,沉也。 、 《庄子·列御寇》-其子没于渊。 、 《荀子·议兵》-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 《庄子·大宗师》-梦为鱼而没于渊。 、 《世说新语·自新》-或浮或没。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浅草才能没马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水不没顶。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没水而死。
【组词】
沉没、 淹没、 没胫、 没不煞、 没溺、 洪水没过了大坝;没漂、 没石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肠】 (形声。从肉,昜(yáng)声。本义:人和动物消化器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