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6:1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14:54
“侧坐”字面意思是指坐在一旁或侧面的位置。基本含义是指不正对着某个方向或物体,而是偏向一侧的坐姿。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侧坐”常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姿态,传达一种轻松、随意或不正式的氛围。例如,在描述一个花园聚会时,可能会提到某人侧坐在长椅上,享受着阳光。
口语语境:在日常对话中,“侧坐”可能用来指示具体的坐姿,或者作为一种比喻,表示不直接参与某事。例如,“他侧坐在会议桌旁,似乎不太感兴趣。”
专业领域:在体育或舞蹈领域,“侧坐”可能特指一种特定的训练或表演姿势。
同义词:斜坐、偏坐
反义词:正坐、端坐
“侧坐”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基本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记载。随着语言的发展,其使用范围和语境也逐渐扩大。
在**传统文化中,坐姿往往与礼仪和身份有关。“侧坐”可能暗示一种不正式或随意的社交场合,与正式的“正坐”形成对比。
“侧坐”给人一种轻松、随意的感觉,可能联想到休闲时光或非正式的聚会。在某些情境下,也可能传达一种不参与或旁观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看到朋友在咖啡馆侧坐,享受着悠闲的下午时光。这种坐姿让人感觉放松,也便于观察周围的环境。
诗歌: 侧坐窗前, 阳光斜洒, 思绪随风飘散。
故事: 在那个温暖的午后,她侧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手中捧着一本书,偶尔抬头望向嬉戏的孩子们,脸上露出淡淡的微笑。
视觉:想象一个人侧坐在窗边的椅子上,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她的身上,形成一幅温馨的画面。
听觉:侧坐时,可能会听到窗外传来的鸟鸣声或远处的车流声,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在英语中,“侧坐”可以对应为“sit sideways”或“sit at an angle”。不同文化中,坐姿的含义和象征可能有所不同,但“侧坐”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坐姿,在大多数文化中都传达出轻松和随意的感觉。
“侧坐”这个词汇虽然简单,但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含义和应用。它不仅描述了一种具体的坐姿,还传达了一种轻松、随意的氛围。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多样性。
1. 【侧】
2.
【坐】
(会意。《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同本义。
【引证】
林义光《文源》-像二人对坐土形。 、 《礼记·曲记》。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坐而迁之。 、 《礼记·玉藻》-退而坐,取屦。 、 《礼记·少仪》-受立、授立,不坐。 、 《礼记·乐记》。疏:“坐,跪也。”-武坐致右宪王。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膝行也。”按,坐者,尻也,处也。古席地而坐,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耸其体曰跪。跪,亦谓之启。跪可言坐,坐不可言跪也。-坐行而入。 、 《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坐上坐。 、 《书·太早上》-坐以待旦。 、 《礼记·玉藻》-坐如尸。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项伯东向坐,亚夫南向坐。 、 《战国策·魏策》-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 、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坐语未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