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2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20:43
号啕大哭 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哭得非常厉害,声音很大,情感表达极为强烈。字面意思是指大声哭泣,啕(táo)在这里表示哭声大而悲切。
在文学作品中,号啕大哭 常用来描绘人物在极度悲伤或绝望时的情感爆发,增强故事的情感张力。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因为失去亲人、遭遇不幸或其他极端情绪波动时的哭泣。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情感研究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极端的情感表达方式。
同义词:痛哭流涕、悲痛欲绝、泣不成声 反义词:喜笑颜开、欢天喜地、心花怒放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情感的强烈程度和表达方式的不同,而反义词则完全表达了相反的情感状态。
号啕大哭 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至今仍在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发生显著的演变。
在文化中,哭泣常常被视为情感的自然流露,尤其是在面对亲人去世等重大时。号啕大哭 在这种情况下被视为对逝者的一种深切哀悼和尊重。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悲伤和同情。它让我联想到人们在极度痛苦和无助时的情感爆发,这种强烈的情感表达往往能够触动人心。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目睹过朋友在失去亲人时的号啕大哭,那一刻的情感冲击至今难以忘怀。这种经历让我更加理解了情感的复杂性和深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号啕大哭声,穿透了寂静的夜空,诉说着无尽的哀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悲伤的人物在哭泣,背景是昏暗的房间或荒凉的墓地。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悲切的哭声,回荡在空旷的空间中。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wail loudly" 或 "cry bitterl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情感强度相似。
号啕大哭 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能够有效地传达极端的悲伤和绝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能够增强语言的情感表达能力。
同人先号咷而后笑。
不能思想,只是号咷大哭。
1.
【号】
扬言有。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组词】
口喧佛号
命令,发令。
【引证】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发枪之号。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明诏大号。
【组词】
号令
2. 【啕】 ——如“嚎啕”(háotáo)。
3.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4.
【哭】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xuān),表示号呼;中间象一人擗踊的样子。本义:悲痛出声,声泪俱下)。
同本义(有声有泪)。
【引证】
《说文》-哭,哀声也。 、 张博《五人墓碑记》-哭声震天动地。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伯素服郊次,向师而哭。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 《苛政猛于虎》-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组词】
哭哭嘶嘶、 哭唠叨、 哭踊、 哭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