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07: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07:47
半月刊: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每半个月出版一次的刊物”。它指的是一种定期出版的出版物,通常每两周发行一次,介于周刊和月刊之间。半月刊的内容可以涵盖新闻、文学、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半月刊可能被提及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反映某个时代的出版*惯或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会用“半月刊”来指代某个特定的杂志或期刊,或者讨论其内容和出版频率。 专业领域:在出版业或新闻学中,“半月刊”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一种特定的出版周期。
同义词:双周刊(biweekly) 反义词:周刊(weekly)、月刊(monthly)
“半月刊”这个词是由“半月”和“刊”两个词组合而成。在**,这种出版周期的方式历史悠久,但随着现代印刷技术和数字媒体的发展,半月刊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演变。
在**,半月刊曾经是知识传播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信息不发达的年代。它们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文化内容,对社会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对于一些人来说,“半月刊”可能唤起对过去时光的怀旧情感,或是对某个特定时期文化的回忆。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等待新一期杂志的期待感。
个人可能会有订阅某个半月刊的经历,比如《读者》或《青年文摘》,这些杂志在成长过程中扮演了知识获取和娱乐的角色。
在诗歌中,可以将“半月刊”比喻为时间的分界线,每半个月一次的更新象征着生活的循环和变化。
想象一本半月刊的封面设计,可能是简洁的线条和优雅的字体,伴随着翻页的沙沙声,这些都能唤起一种文化氛围的联想。
在英语中,“biweekly”可以指每两周一次,也可以指一周两次,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上下文的区别。
“半月刊”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特定的出版周期,还承载了文化传播和社会交流的功能。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1.
【半】
(会意。从八,从牛。“八”是分解的意思;牛大,易于分割,所以取“牛”会意。本义:一半,二分之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半,物中分也。 、 《汉书·高帝纪上》-今汉有天下太半。 、 《汉书·项籍传》-士卒食半。 、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半匹红绡一丈绫。 、 《聊斋志异·狼三则》-身已半入,只露尻尾。
【组词】
太半、 半日;半工;半升
2.
【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 、 《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 《仪礼·觐礼》-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 、 《淮南子·天文》-月虚而鱼脑减。 、 《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组词】
月满则亏,水满则盈、 月上半阑残、 月老冰人、 “月”字流觞、 月日、 月晕、 月影、 月满、 月王
3.
【刊】
(形声。从刀,干声。本义:砍,砍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刊,剟也。 、 《广雅》-刊,削也。 、 《周礼·柞氏夏日至令》。注:“谓斫去次地之皮。”-刊阳木而火之。 、 《礼记·杂记》。注:“犹削也。”-刊其柄与末。 、 《书·益稷》-随山刊木。
【组词】
刊山、 刊木、 刊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