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7:5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53:07
“无所不通”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没有任何地方是不通的,形容知识渊博,技能全面,对各方面都有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全面性和广泛性,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学识或技能非常全面,没有盲点。
在文学作品中,“无所不通”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的博学多才,如古代小说中的智者或现代小说中的全能主角。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赞扬某人的多才多艺,或者在专业领域中,形容某人在其专业领域内的全面掌握。
同义词中,“博学多才”强调学识的广博和才能的多面,“多才多艺”则更侧重于技能的多样性。反义词则强调知识的缺乏或技能的单一。
“无所不通”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汉语,用来形容人的全面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更加灵活,可以用来形容各种领域的全面掌握。
在**传统文化中,“无所不通”常被用来形容理想中的学者或智者形象,这种形象强调的是全面性和深入性,与儒家文化中的“博学”理念相契合。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被用来形容那些在多个领域都有所建树的人,反映了社会对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一个充满智慧和能力的形象。它鼓励人们追求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激发了对全能型人才的敬佩和向往。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在多个学科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几乎无所不通,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个成语的实际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智慧如星辰,无所不通,照亮知识的海洋。”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充满书籍的图书馆,象征着知识的广博;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充满智慧的讲座,象征着知识的传递。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jack of all trades”,虽然意思相近,但“无所不通”更强调全面性和深入性,而“a jack of all trades”则可能带有一定的贬义,暗示可能在每个领域都不是特别精通。
“无所不通”这个成语在我对汉语的理解和表达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库,也让我对全面性和深入性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继续探索和应用这个成语,以提升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1.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2.
【所】
(形声。从斤,户声。斤,斧子。(hǔ)本义:伐木声)。
“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
【引证】
《诗·商颂·殷武》-有截其所。 、 《荀子·王霸》-不可不为择所而后错之。 、 《吕氏春秋·达郁》-必于无人之所。 、 《吕氏春秋·谨听》-僻远悠闲之所。 、 《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所。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 、 《聊斋志异·促织》-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 清·袁枚《祭妹文》-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余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组词】
哨所;寓所;诊所;交易所;看守所;托儿所;招待所; 收容所;诊疗所;观察所;指挥所;各得其所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