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8-01 21:42: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1 21:42:55
王灵官:在**传统文化中,王灵官是道教中的一个重要神祇,主要负责守护道观和驱邪避恶。他的形象通常是一位身穿金甲、手持金鞭的威武将军,被尊称为“灵官大帝”或“金甲神”。
在文学作品中,王灵官常被描绘为正义的化身,保护人们免受邪恶侵害。在口语中,提及王灵官可能意味着寻求保护或祈求平安。在专业领域,如道教研究和**历史,王灵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同义词:灵官大帝、金甲神、护法神 反义词:妖魔、邪灵(在象征意义上)
王灵官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道教信仰。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形象和职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变化,但始终保持着守护和驱邪的基本特征。
在**传统文化中,王灵官象征着正义和保护,是人们心中的守护神。在社会背景中,他代表着人们对安全和正义的渴望。
提及王灵官,我联想到的是一种庄严和神圣的氛围,以及对正义和保护的渴望。这种联想让我感到安心和敬畏。
在我的生活中,王灵官的形象常出现在参观道观或阅读相关书籍时。他的形象和故事提醒我正义和保护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金甲闪耀王灵官,
手持金鞭镇妖魔。
守护道观显神威,
正义之光永不落。
王灵官的形象让我联想到古代壁画中的神祇,金甲闪耀,威武非凡。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道观中的钟声和诵经声,营造出一种神圣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角色可能是守护神或战神,如希腊神话中的宙斯或北欧神话中的奥丁,虽然具体职责和形象有所不同,但都代表着保护和正义。
王灵官作为道教中的重要神祇,不仅在*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在文化和文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学和分析王灵官,我更加理解了正义和保护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以及这些概念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形式。
1.
【王】
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
【引证】
《诗·大雅》-王此大邦,克顺克比。 、 《史记·项羽本纪》-欲王关中。 、 、 《史记·留侯世家》-沛公为汉王,王巴、蜀。
作皇帝,称王。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孟子·公孙丑上》-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 《商君书》-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
2.
【灵】
(形声。从巫,靈(líng)声。本义:巫)。
古时楚人称跳舞降神的巫为灵。
【引证】
《说文》-灵,灵巫也。以玉事神。 、 《离骚》-命灵氛为余占之。 、 《楚辞·云中君》-灵连踡兮既留。 、 屈原《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胶。
【组词】
灵子
3.
【官】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mián),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官,吏事君也。 、 《礼记·明堂位》-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 、 《礼记·王制》-任官然后爵之。 、 《礼记·曲礼》-在官言官。 、 《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官师一庙。 、 《左传·襄公九年》-举不失选,官不易方。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 《聊斋志异·促织》-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
【组词】
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