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5:0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5:06:03
侄孙妇:这个词汇指的是侄孙的妻子。在**传统家族关系中,侄孙是指兄弟的孙子,因此侄孙妇就是兄弟的孙子的妻子。
在文学作品中,侄孙妇可能出现在描述大家族关系复杂性的场景中,用以展示家族的庞大和成员之间的联系。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家族聚会或讨论家族事务时。在专业领域,如人类学或社会学研究中,侄孙妇可能被用来分析家族结构和社会关系。
同义词:侄孙妻(较为正式)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可以考虑“侄孙夫”作为相对应的词汇。
侄孙妇这个词汇源于**传统的家族称谓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族结构的简化,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家族关系非常重要,侄孙妇作为家族成员的一部分,承载着家族延续和亲情的象征意义。在现代社会,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这个词汇的使用可能更多地出现在特定的文化或家族活动中。
侄孙妇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家族的温暖和亲情的深厚。在个人情感上,可能会引起对家族历史和传统的尊重和怀念。
在个人生活中,侄孙妇这个词汇可能出现在家族聚会或讨论家族事务时。例如,在记录家族谱系或安排家族活动时,可能会提到侄孙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侄孙妇的手,织就家族的温暖,每一针一线,都是对传统的传承。”
视觉上,侄孙妇可能让人联想到家族聚会的场景,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故事和食物。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家族成员之间的笑声和交谈声。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家族称谓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可能更倾向于使用名字或更简单的称谓来描述这种关系。
侄孙妇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生活中可能不常使用,但它承载着*传统家族文化的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家族关系的重要性。
1.
【侄】
(侄为姪的俗字)弟兄或其他同辈男性亲属的子女。
【引证】
《说文》-姪,兄之女也。从女,至声。 、 《尔雅》-女子谓兄弟之子为姪。 、 《仪礼·丧服传》-谓吾姑者,吾谓之姪。 、 《礼记·曲礼》。疏:“姪是妻之兄女。”-大夫不名世臣姪娣。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继室以其姪。 、 《左传·僖公十五年》-姪其从姑。 、 《国语·周语》。注:“女子谓昆弟之子,男女皆曰姪。”朱按,受姪称者,男女皆可通,而称人姪者,必妇人也。男子称兄弟之子曰从子。-则我皇妣大姜之姪。 、 《左传·僖公十五年》-侄其从姑。
【组词】
侄少爷、 侄儿、 侄儿子、 侄哥、 表侄;内侄;世侄
2.
【孙】
(会意。从子,从系,续也。金文,象用绳索捆绑小孩子,意为少年俘虏。本义:儿子的儿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孫,子之子曰孙。 、 《礼记·杂记》注-孙谓祖后者。 、 《尔雅》-子子孙孙引无极也。 、 《列子·汤问》-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唐·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出,出入无完裙。
【组词】
祖孙;重孙、 孙少爷、 孙囡、 孙儿;孙孙、 孙妇、 孙曾
3.
【妇】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女”。从女持帚,表示洒扫。本义:已婚的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婦,服也。从女,持帚,洒埽也。会意。谓服事人者。 、 《广雅》-女子谓之妇人。 、 《仪礼·士丧礼》。注:“妻妾子姓也。”-妇人侠床。 、 《礼记·曲礼》-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组词】
少妇;孕妇;媳妇;妇驵、 妇政、 妇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