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48: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48:52
“殷浩书空”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殷浩是东晋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因被废为庶人,终日书空作字,以表达内心的愤懑和不平。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殷浩在空中写字,比喻人因失意而无所作为,只能空想或空谈。
在文学作品中,“殷浩书空”常用来形容文人失意或怀才不遇的情境。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人生挫折或理想与现实差距时,可能会被引用。在专业领域,如文学研究或历史讨论中,这个成语可能会被用来分析历史人物的心理状态或行为动机。
“殷浩书空”这个成语源自《世说新语》,记录了殷浩在失意时的一种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形容人因失意而无所作为的状态,成为了汉语中表达这种情感的固定表达方式。
在**传统文化中,文人往往被赋予了高尚的理想和追求,但现实往往与理想相去甚远。因此,“殷浩书空”这个成语反映了文人面对现实挫折时的一种普遍心态,也体现了社会对文人命运的一种同情和理解。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同情和理解。它让人联想到那些才华横溢却未能得到应有认可的人,以及他们在面对现实时的无奈和挣扎。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在讨论职业发展或个人抱负时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有才华但未能得到施展机会的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我如殷浩书空,笔下流淌的,是对未来的无尽憧憬。”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孤独的身影在夜空下挥毫泼墨,表达内心的情感。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抒情的古典音乐,如古筝或二胡的曲目,来增强这种失意和无奈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情感可以通过“dreamer”或“idealist”等词汇来表达,这些词汇也常常与现实主义者(realist)形成对比。
“殷浩书空”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文人面对现实挫折时的一种心态,它不仅是一个语言表达,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内涵。
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流水不鸣而似鸣,高山是寂而非寂。坐客别去者,皆作~,谓咄咄怪事无有过此者矣。
东晋扬州刺史殷浩与大将桓温不合,王羲之劝他大敌当前应以国事为重,殷浩不但不听,领兵北伐,屡战屡败,被废为平民,流放到信安,他整天无忧无虑地读书吟诗,老是在纸上写“咄咄怪事”四个字来表示心中的不平
1.
【殷】
(会意。从殷从殳。本义:盛乐)。
【引证】
《说文》。按,殷者,舞之容,殳者,舞之器。-殷,作乐之盛称殷。 、 《公羊传·文公二年》-五年而殷祭。 、 《礼记·曾子问》-服除而后殷祭。 、 《仪礼·士丧礼》-月半不殷奠。 、 《易·豫》。王弼注:“用此殷盛之乐荐祭上帝也。”-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 《金史》-神其来思,时歆荐殷。
大。
【引证】
《广雅》-殷,大也;众也。 、 《庄子》-夫精,小之微也;郛,大之殷也。
【组词】
殷奠、 殷喜、 殷祭、 殷袔、 殷殷轸轸、 殷礼、 殷事
2.
【浩】
(形声。从水,告声。本义:水势浩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浇者,许以声训。”-浩,浇也。从水,告声。虞书曰:“洪水浩浩。 、 《字林》-浩,遶也,水大也。 、 《广雅》-浩,浩流也。 、 《楚辞·怀沙》-浩浩沅湘。 、 《淮南子·俶真》-浩浩瀚瀚。 、 《淮南子·地形》-曰浩泽。
【组词】
浩波、 浩汗、 浩洋
3.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書,著也。 、 《周礼·保氏》-五曰六书。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 、 《易·系辞》-易之以书契。 、 《尚书序》疏-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 《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 方苞《狱中杂记》-众言同,于是乎书。
【组词】
书候、 书孽、 书记手、 书画卯酉、 书文、 书抄、 书具、 书券、 书砚、 书狱、 书命、 书格、 书帖
4.
【空】
使之困穷。
【引证】
《诗·小雅·节南山》-不宜空我师。 、 《孟子》-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组词】
空乏、 空竭、 空匮
腾让出来。
【引证】
鲁迅《彷徨·离婚》-同时,船旁的坐板也空出坐位来了。
【组词】
他由于辞职从而把他在国会的席位空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