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50: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50:40
“桂折兰摧”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桂树折断,兰花摧毁。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或人才遭受破坏或损失,通常带有强烈的惋惜和哀伤之情。
在文学作品中,“桂折兰摧”常用来描绘悲剧性的场景,如英雄人物的逝去或美好事物的消逝。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写作中,它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深切哀悼。
同义词:
反义词:
“桂折兰摧”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学,特别是诗词中对自然美的描绘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桂树和兰花都是象征高洁和美好的植物。因此,“桂折兰摧”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物质损失的描述,更是对精神层面损失的深刻表达。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哀伤和惋惜。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因为各种原因而失去的美好事物,无论是人还是物,都让人感到心痛。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听到一位朋友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位刚刚去世的共同朋友,那种深切的哀伤和惋惜之情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桂折兰摧夜未央,
星河黯淡月无光。
人间何处寻芳迹,
唯有清风伴梦长。
在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桂树和兰花在风雨中摇曳,最终折断和摧毁。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悲伤的音乐,如哀乐或悲歌。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loss of something precious”或“a tragic loss”,但这些表达没有“桂折兰摧”那种诗意和深远的文化内涵。
“桂折兰摧”这个成语不仅是对物质损失的描述,更是对精神层面损失的深刻表达。它在文学和正式的语境中非常有用,能够传达出强烈的情感和深远的文化意义。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美感。
山蟾斗仰名空在,桂折兰摧恨未休。
1.
【桂】
(形声。从木,圭声。本义:木名。《说文》:“江南木,百药之长。”)。
肉桂(Cinnamomum cassia),常绿乔木,花黄色,果实黑色,树皮可做健胃剂,又可调味。
【引证】
《急就篇》-芩藭厚朴桂栝蒌。
2.
【折】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易·丰》-折其右肱。 、 《易·说卦》-兑为毁折。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杞。 、 《周礼·疡医》-折疡之祝药。 、 《仪礼·特牲礼》-设折俎。 、 《左传·哀公元年》-无折骨。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领而死。 、 《淮南子·人间训》-堕而折期髀。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草折。 、 《汉书·李广苏建传》-触柱折辕。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组词】
骨折;兰摧玉折;折针儿、 折伐、 折首、 折脚铛、 折齿
3.
【兰】
(形声。从艸,阑(lán)声。本义:兰草,即泽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蘭,香草也。 、 《汉书·司马相如传》-衡兰芷若。 、 《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
4.
【摧】
(形声。从手,崔声。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云汉》-先祖于摧。 、 范仲淹《岳阳楼记》-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组词】
摧折、 摧剥、 摧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