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15: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15:27
即使 是一个连词,用于引导一个条件或假设的情况,表示尽管存在某种情况或条件,但仍然会发生或应该采取某种行动。它强调的是在不利或不利条件下的坚持或继续。
即使 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即”和“使”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即”表示“立刻”或“就是”,“使”表示“使得”或“让”。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组合起来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连词用法。
在中华文化中,即使 体现了坚韧不拔和坚持原则的精神。在社会交往中,它也常用于表达对某种价值观或原则的坚守。
即使 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坚定和决心。它让人联想到面对困难时的不屈不挠和坚持到底的精神。
在个人经历中,即使 可能用于描述在面对挑战时的坚持和努力,例如在学业、工作或个人目标上的不懈追求。
在诗歌中,即使 可以用来增强情感的表达,如:
即使世界变得灰暗,
我心中的光芒永不熄灭。
即使 可以联想到风雨中的坚持,如一个人在暴风雨中依然前行,这样的画面和风雨声可以增强词汇的情感表达。
在英语中,即使 可以对应为 "even if" 或 "even though",用法和意义相似,但在不同文化中可能会有细微的情感和语用差异。
即使 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连词,它不仅在语言结构上连接了不同的句子成分,也在情感和意义上强调了坚持和决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正确使用 即使 可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深度。
1.
【即】
(会意。甲骨文作坐人形(后讹为卩)面对食器(皀)会意。本义:走近去吃东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即,就食也。 、 《仪礼·公食礼》-席末取粮即稻。 、 《易·鼎》。高亨注:“《说文》:‘即,就食也。’此用其本义。”-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
2.
【使】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伶者,令也。-使,伶也。 、 《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故君使其臣。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屈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 《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组词】
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