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25: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25:27
“侍官”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在古代官制中,负责侍奉君主或高级官员的官员。他们通常负责日常事务的处理、文书的传递以及君主或官员的私人事务。
在文学作品中,“侍官”常被用来描绘古代宫廷的场景,展现官场的复杂性和侍官的忠诚与机智。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剧或古装剧中,观众可能会频繁听到。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古代官制研究中,“侍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侍官”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官制的形成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意义——侍奉和服务——始终保持不变。
在**古代社会,侍官的地位虽然不高,但他们在宫廷政治和日常运作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他们的忠诚和机智常常是君主决策的重要参考。
提到“侍官”,我联想到的是古代宫廷的神秘和复杂,以及侍官们在权力斗争中的智慧和忠诚。这个词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深邃感。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没有直接遇到与“侍官”相关的经历,但在阅读历史小说或观看古装剧时,这个词常常出现,让我对古代官制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侍官”:
紫禁城中侍官忙,
文书传递日夜长。
忠诚机智藏心底,
宫廷风云一肩扛。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侍官在宫廷的长廊中快步行走,手中捧着重要的文书,背景是古筝的悠扬声音,这样的场景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的繁忙和侍官的职责。
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的中,也有类似的官职,如“侍从”或“近侍”,他们在宫廷中的角色和职责与**的侍官相似。
通过对“侍官”一词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古代官制的复杂性和侍官在其中的重要作用。这个词不仅丰富了我的历史知识,也让我在语言表达上更加精准和生动。
1.
【侍】
(形声。从人,寺声。本义:在尊长旁边陪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侍,承也。 、 《孝经》。郑注:“卑在尊者之侧为侍也。”-曾子侍。 、 《后汉书·邳彤传》。注:“有左右曹,入侍天子。故曰侍中。”-侍中。 、 《后汉书·朱穆传》。注:“秦官也。”-中常侍。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使侍人僚租告公。 、 《汉书·文帝纪》-遂即天子位,群臣以次侍。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侧耳以请。
2.
【官】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mián),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官,吏事君也。 、 《礼记·明堂位》-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 、 《礼记·王制》-任官然后爵之。 、 《礼记·曲礼》-在官言官。 、 《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官师一庙。 、 《左传·襄公九年》-举不失选,官不易方。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 《聊斋志异·促织》-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
【组词】
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