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1 16:5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6:55:24
“不起眼”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形容某人或某物不引人注意,不显眼,通常用来描述那些外观普通、不突出或者不具有显著特征的事物。
在文学中,“不起眼”常用来形容那些在故事中不占据中心地位但可能对情节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角色或物品。在口语中,这个词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外表或行为不引人注目。在专业领域,如设计或市场营销中,“不起眼”可能指的是那些不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产品或设计元素。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程度和语境的不同。例如,“普通”可能更多指缺乏特色,而“不起眼”则强调不引人注意。
“不起眼”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较长,其构成是由“不”和“起眼”两个部分组成,其中“起眼”意味着引起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不起眼”有时被用来形容那些默默无闻但实际贡献巨大的人,这种价值观强调内在品质而非外在表现。
这个词给我的情感反应是中性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社会中默默付出的人,他们的贡献可能不为人知,但却是社会运转的重要部分。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不起眼的人,他们在团队中不显山露水,但在关键时刻总能提供关键的帮助和支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不起眼”:
不起眼的石头, 在河床中静静躺着, 岁月在它身上刻下痕迹, 却从未改变它的本质。
视觉上,“不起眼”可能让我联想到那些在自然界中常见的、不引人注意的小花或小草。听觉上,这个词可能让我想到那些在背景中轻轻播放的音乐,不抢风头但增添氛围。
在英语中,“不起眼”可以对应为“unremarkable”或“insignificant”,这些词汇在英语中的使用情况与中文中的“不起眼”相似,都用来形容那些不引人注意的事物。
“不起眼”这个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那些不显眼但可能具有重要价值的事物。通过深入学这个词汇,我更加意识到在评价事物时不应仅凭外表,而应更注重内在的价值和贡献。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起】
(形声。从走,己声。本义:由躺而坐;由坐而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起,能立也。 、 《庄子·齐物论》-曩子坐,今子起。 、 《诗·小雅·沔水》-载起载行。 、 《礼记·曲礼》-请业则起。 、 《墨子·公输》-子墨子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夫起大呼。
3.
【眼】
(形声。从目,艮(gèn)声。本义:眼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眼,目也。 、 《释名》-眼,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 、 《易·说卦》-巽为多白眼。 、 《庄子·盗跖》-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