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2:48: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48:21
“大出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大量地使用或花费”,通常用来形容在某个场合或活动中投入大量的资源、精力或金钱。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大量”和“出手”的动作,意味着超出常规的、显著的投入。
在不同的语境中,“大出手”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大出手”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大量”和“出手”这两个概念的结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描述慷慨或***行动的场合。
在**文化中,“大出手”常常与慷慨、大方和果断的特质联系在一起。在社会交往中,能够“大出手”的人往往被视为有能力和有魄力的人。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赞赏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慷慨解囊的人,这种行为往往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感激。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位朋友在紧急情况下大出手相助,这种无私的帮助让我深感温暖和感激。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大出手”:
在风雨交加的夜晚,
他大出手,撑起一片天。
慷慨的心,温暖的光,
照亮了前行的路。
在视觉上,“大出手”可能让我联想到一个人在众人面前慷慨捐赠的场景,或者在商业谈判中果断决策的画面。在听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我联想到掌声和赞许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o all out”或“splurge”,它们也有类似的含义,即全力以赴或大肆挥霍。
“大出手”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大量的投入,还传达了一种积极和慷慨的态度。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并帮助我更好地传达我的意图和情感。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3.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