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18: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18:58
“两下子”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两次动作或两个方面的能力。在日常使用中,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有一定的技能或本领,尤其是在某项活动或领域中表现出的能力。
“两下子”这个词汇源于日常口语,具体词源不详,但其形象的表达方式使其在汉语中广泛流传并被接受。
在**文化中,强调实用技能和实际表现,因此“两下子”这个词汇体现了对实际能力的重视。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肯定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有能力、有技巧的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当看到朋友在某个领域表现出色时,我可能会用“两下子”来称赞他们。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画笔有两下子,勾勒出梦中的色彩。”
想象一个场景:一个人在舞台上表演魔术,观众惊叹不已,这时可以联想到“两下子”这个词汇。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as some skills”或“knows his stuff”,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对某人能力的认可。
“两下子”这个词汇简洁而形象,能够快速传达对某人能力的认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交流更加生动和有效。
1.
【两】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引证】
《说文》-两,二十四铢为一两。 、 《汉书·律历志上》-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
2.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3.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