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22: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22:15
“推梨让枣”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推开梨子,让给别人枣子。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在利益面前谦让、不争抢的美德。它强调的是一种无私和谦逊的态度,尤其是在物质利益面前能够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在文学作品中,“推梨让枣”常用来描绘人物的高尚品质和道德情操。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赞扬某人在小事情上的谦让行为。在专业领域,虽然不常见,但也可以用来强调团队合作中的谦让精神。
同义词:让利、谦让、礼让 反义词:争抢、贪婪、自私
同义词中,“让利”和“谦让”都强调了在利益面前的退让,但“推梨让枣”更具体地描绘了这种行为的场景。反义词则完全相反,描述的是争夺和自私的行为。
“推梨让枣”这个成语的来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它体现了古代**文化中对于谦让和礼让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表达谦让美德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谦让被视为一种美德。这个成语反映了儒家文化中“礼”的观念,即在社会交往中应当尊重他人,不争不抢,体现出一种和谐的社会关系。
这个成语给人以温暖和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和谐、友爱和无私。它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谦让,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在公共场合让座、让路等行为,这些都是“推梨让枣”精神的体现。这些小行为虽然不起眼,但却能温暖人心,传递正能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柳絮轻扬,
推梨让枣,心怀宽广。
世间纷扰,我自安详,
谦让之美,永驻心房。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在果园中,一个人微笑着推开面前的梨子,示意他人去拿更远的枣子。这样的画面传递出温馨和谦让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分享”(sharing)或“谦让”(modesty)来表达,但“推梨让枣”这个成语因其具体的场景和动作,更具有形象性和文化特色。
“推梨让枣”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符号,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道德教育的工具。它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尽管竞争激烈,但谦让和礼让的精神依然重要。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谦让的重要性,它能够帮助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汉末孔融兄弟七人,融居第六,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取小者,大人问其故,答道:“我小儿,法当取小者。”见《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又南朝梁王泰幼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群儿皆竞取,泰独不取。问之,答道:“不取,自当得赐。”见
东汉末年,孔融四岁时,只取家里分给兄弟吃的梨的最小的,把大的让给哥哥们。南朝梁代人王泰年幼时,祖母分枣子与栗子给他们兄弟吃,只有他不上前哄抢,祖母问其故,他说:“不取,自当得赐。”
1.
【推】
(形声。从手,隹(zhuī)声。本义:手向外用力使物体移动或向前移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推,排也。 、 《仓颉篇》-推,軵也,前也。 、 《孟子·万章上》-若己推而内之沟中。 、 《左传·成公二年》-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推堕附马河中。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始欲着推字。 、
【组词】
推毂、 推抢、 推沟、 推行、 推引、 推天抢地、 推转
2.
【梨】
(形声。从木,利声。梨为棃的俗字。本义:木名。果实也称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棃,梨果也。 、 《礼记·内则》-楂棃姜桂。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千树万树梨花开。
3.
【让】
(形声。从言,襄(xiāng)声。本义:责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让,相责让也。 、 《小尔雅》-诘责以辞谓之让。 、 《广雅》-让,责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且让之。 、 《国语·周语》-让不贡。 、 《史记·齐世家》-鲁人以为让。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众知有为,因让之曰:…
【组词】
让书、 让勖、 让诮
4.
【枣】
(会意。从双朿(cì)。朿,木芒。枣树多刺。本义:枣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枣,羊枣也。 、 《尔雅》-枣有十一名,羊枣其一也。 、 宋·苏轼《浣溪沙》-衣巾落枣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