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3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33:35
鼻内良性肿物。常与鼻腔﹑鼻窦慢性炎症伴发﹐呈灰白色或淡红色,半透明,表面光滑,单个或多发性,可逐渐堵塞鼻腔。生长过多时使鼻外形膨大。
1.
【鼻】
(会意。从自,从畀(bì),“畀”又兼作声符。“自”是“鼻”的本字,作“自己”用后,另造了“鼻”字。“畀”是给予、付与的意思。合起来表示一呼一吸,自相给予。本义:鼻子)。
同本义。呼吸兼嗅觉的器官。
【引证】
《说文》-鼻,主臭者也。 、 《老子》-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 、 《白虎通》-鼻出入气高而有窍,又,鼻者,肺之使。 、 《易·噬》。虞注:“艮为鼻。”-肤灭鼻。 、 《荀子·荣辱》-鼻辨芬芳腥臊。
2.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
3.
【肉】
(象形。甲骨文 字形,小篆,象动物肉形。“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动物的肌肉)。
指供食用的动物肉。
【引证】
《说文》。段注:“胾,大脔也,谓鸟兽之肉。…人曰肌,鸟兽曰肉。”-肉,胾肉。 、 《左传·隐公元年》-公赐之食,食舍肉。 、 《孟子·梁惠王上》-七十者可食肉矣。 、 《礼记·曾子问》-不归肉。 、 《周礼·内饷》-辨体名肉物。
【组词】
吃肉;蟹肉;家禽的黑肉;肉醢、 肉山脯林、 肉林、 肉腥、 肉糜、 肉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