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11: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11:16
词汇“指山卖磨”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其字面意思是指着山来卖磨石,比喻说话做事不切实际,空谈理论而不付诸实践。
“指山卖磨”字面意思是指着山来卖磨石,比喻说话做事不切实际,空谈理论而不付诸实践。
“指山卖磨”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古代的文献中,具体出处难以考证,但其含义一直沿用至今,用来形容那些只说不做的人。
在**传统文化中,务实和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因此,“指山卖磨”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实际行动的重视,以及对空谈的批评。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不切实际、不靠谱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那些只会说不会做的人,给人带来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听到人们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只会说大话的人,提醒自己要脚踏实地,不要成为那样的人。
在诗歌中,可以将“指山卖磨”融入到对那些只会说不会做的人的讽刺中:
空谈满口指山磨,
不见行动一场空。
脚踏实地方为道,
莫学浮夸空自夸。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山前,手里拿着一块磨石,却只是在空谈,没有实际行动。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快的旋律,来表达对这种行为的讽刺。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ll talk and no action”,用来形容那些只会说不会做的人。
“指山卖磨”这个成语在*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提醒人们要务实,不要空谈。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对不切实际行为的批评。
他~,见雀张罗。
1.
【指】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引证】
《说文》-指,手指也。 、 《庄子·骈拇》-骈拇枝指。 、 《荀子·儒效》-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指如削葱根。 、 唐·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以指叩门。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组词】
指下、 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 指尺、 指掌、 指语
足指也叫做指。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2.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3.
【卖】
(会意。小篆字形。从出,从买。将收进的财物卖出。本义:以货物换钱。与“买”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灏曰:“出物货曰‘卖’,购取曰‘买’,祗一声之轻重。与物美曰‘好’,好之曰‘好’,物丑曰‘恶’,恶之曰‘恶’同例。窃谓‘买、卖’本是一字,后以其声异,故从‘出’以别之。”-卖,出物货也。 、 贾谊《论积贮疏》-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 明·刘基《卖柑者言》-有卖果者。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 、 晁错《论贵粟疏》-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组词】
卖炭得钱;出卖、 卖动、 卖缺、 卖冰、 卖婆、 卖婚、 卖爵、 卖货、 卖春、 卖契、 卖妻鬻子、 卖文
4.
【磨】
磨子。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以磨碎物亦曰磨。 、 王安石《拟寒山拾得》-作牛便推磨。
【组词】
磨石、 磨心、 磨牛、 磨室、 电磨;水磨
碾轧土地。
【引证】
陈残云《香飘四季》-我们耕田磨地的女子,对个皮鞋托托响、油头油脸的香港人全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