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34: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34:16
“海内澹然”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形容国内局势平静,没有动荡或纷争。其中,“海内”指的是国内,“澹然”则意味着平静、安宁。
在文学作品中,“海内澹然”常用来描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和平稳定状态,如历史小说中描述一个朝代的繁荣安定时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政治演讲或新闻报道中,可能会用来形容国家的和平状态。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国际关系学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国家的内部稳定程度。
“海内”一词源自古代**对“天下”或“国内”的称呼,而“澹然”则来源于古汉语,意为平静、淡泊。这个词汇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特定的文学和政治语境中仍被保留。
在**传统文化中,和平与稳定被视为国家治理的最高目标之一。因此,“海内澹然”这个词汇体现了对和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常被用来评价政府的治理效果。
这个词汇给人以安宁、和谐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平静的湖面、宁静的夜晚,以及没有战争和冲突的社会。它激发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稳定社会的赞赏。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讨论国家政治或社会状况时使用这个词汇,特别是在描述一个国家的和平时期或对未来和平的期望时。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
海内澹然,风和日丽,
百姓心安,乐业安居。
烽火不再,战鼓无声,
和平之歌,传遍四方。
想象一幅画面:宁静的乡村,孩子们在田野上嬉戏,老人在树荫下聊天,没有战争的喧嚣,只有和平的宁静。这样的场景与“海内澹然”的意境相契合。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包括英语中的“peaceful nation”或“tranquil countr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国家和平与安宁的概念。
“海内澹然”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国家的和平状态,也反映了人们对和平的深切渴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概念。通过深入学这个词汇,我更加欣赏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多样性。
1.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
2.
【内】
里面。与“外”相对。
【引证】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一室之内。 、 《世说新语·雅量》-郗犹在帐内。 、 《世说新语·贤媛》-东海家内则郝夫人之法,亲陵家内范钟夫人之礼。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一板内有重复。 、 清·姚鼐《登泰山记》-数里内无树。
【组词】
海内;关内;内牵
指某一群体或某一物体的中间。常指国内或朝廷内。
【引证】
《论语·季氏》-动干戈于邦内。 、 汉·贾谊《过秦论》-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内,名词作状语,译时加介词“对”,为“对内”。) 、 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组词】
内叛、 内患、 内事、 内睦、 内噬、 内寇
3. 【澹】 姓。又“澹台”(Tántái)(复姓)。
4.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引证】
《说文》-然,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