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32: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32:07
“快口直肠”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说话直率,不拐弯抹角,心直口快。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直接,不加修饰,有时也带有一点冲动或不经思考的意味。
在文学作品中,“快口直肠”常用来描绘性格直爽、不拘小节的人物形象,如《水浒传》中的李逵。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朋友之间的坦率交流,或者在批评某人说话过于直接时使用。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人际沟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个体的沟通风格。
“快口直肠”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直接和坦率沟通方式的描述。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可能会有所变化,尤其是在强调沟通技巧和情商的现代社会。
在**传统文化中,含蓄和委婉被视为美德,因此“快口直肠”有时会被视为不够圆滑或不够礼貌。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个人主义和自我表达的重视,这种直率的沟通方式有时也被看作是真诚和坦率的体现。
这个词汇给我的情感反应是既欣赏又警惕。欣赏的是其真诚和直接,警惕的是可能带来的冲突和误解。
在我的生活中,我遇到过几个快口直肠的朋友,他们的直率有时让人感到不适,但也能迅速解决问题,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她的言辞如利箭,快口直肠,穿透虚伪的幕布,揭示真相的光芒。”
视觉上,我联想到一个直率的人在人群中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不顾周围人的反应。听觉上,我联想到一个声音坚定而有力,不带任何犹豫。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peak one's mind”或“say it like it is”,它们都强调了直接和坦率的沟通方式。
“快口直肠”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沟通可以是多样的,有时直接和坦率是必要的,但也需要注意方式和场合,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文丞相心直口快,男子民。
宏甫~,目空一世,愤激过甚,不顾人有忤者。
1.
【快】
(形声。从心,(guài)声。本义:高兴,痛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快,喜也。 、 《战国策·秦策》-文信侯去而不快。 、 《史记·魏公子列传》-心不快。 、 《后汉书·班超传》-快意留之,非忠臣也。 、 明·魏禧《大铁椎传》-则不快吾意。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若所为诚快。
【组词】
快观、 快吾意
2.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3.
【直】
(会意。小篆字形,从L(yǐn),从十,从目。徐锴:“L,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本义:不弯曲,与“枉”、“曲”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正见也。 、 《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 《左传·襄公七年》-正直为正,正曲为直。 、 《书》-木曰曲直。 、 《易·说卦》-巽为绳直。 、 《礼记·月令》-先定准直。 、 吴均《与朱元思书》-争高直指。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4. 【肠】 (形声。从肉,昜(yáng)声。本义:人和动物消化器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