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36: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36:33
词汇“太府”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主要指的是古代官署名,负责国家的财政管理。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太府”字面意思是指古代中央政府的财政机构,主要负责国家的财政收支、物资调配等事务。在古代**,太府是中央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类似于现代的财政部。
“太府”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见于《周礼》等古代文献。随着历史的发展,太府的职能和组织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但其作为中央财政机构的核心地位始终未变。
在古代,太府的运作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太府的官员往往是亲信,其决策和行为对国家财政乃至政治局势有着重要影响。
提到“太府”,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朝廷的庄严、财政的严谨以及官员的勤勉。在现代,这个词可能带有一种历史厚重感和学术研究的严谨性。
在历史学*中,我曾研究过太府的职能和历史变迁,这让我对古代**的财政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创作历史小说时,我可能会描述太府官员如何在战乱时期筹措军费,展现他们的智慧和勇气。
想象太府的场景,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宫廷的宏伟建筑、官员忙碌的身影以及算盘的敲击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太府的机构可能被称为“财政部”或“国库”,但其具体职能和组织形式会有所不同。
“太府”作为一个历史词汇,不仅反映了古代*的财政制度,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
1.
【太】
(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本义:过于)。
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引证】
《广雅·释诂一》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太,大也。 、 《白虎通·五行》-太亦大也。 、 《易·系辞》。注:“大极者。”-易有太极。 、 《书·洛诰》-王入太室裸。 、 《礼记·曲礼》-太上贵德。 、 《后汉书·樊准传》-饮而不损兹曰太。
【组词】
太虚幻境、 太清、 太乙、 太极、 太原;太侈、 太无
2.
【府】
(形声。从广(yǎn),表示与房屋有关,付声。本义:府库,府藏。古时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府,文书藏也。 、 《淮南子·时则》-开府库,出币帛。 、 《礼记·曲礼》-在府言府。 、 《史记·项羽本纪》-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汉书·匈奴传》-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 、 清·洪亮吉《治平篇》-遇有水旱疾疫,则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
【组词】
府室、 府库、 府实、 府帑、 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