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46: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46:00
前半晌 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在**北方方言中使用,特别是在河北、山东、河南等地的口语中较为常见。字面意思指的是上午的前半段时间,通常是指从早晨起床到中午之前的时间段。
在口语中,前半晌 常用来描述一天中的早晨到中午这段时间,尤其是在农村或老一辈人的交流中更为常见。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营造一种乡土气息或怀旧情感。在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使用较少,更多出现在日常对话中。
前半晌 这个词汇源于*北方农村的日常生活用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在现代城市生活中使用频率降低,但在某些地区和特定群体中仍保留其使用惯。
在北方农村,前半晌** 这个词汇反映了农民的生活节奏和对时间的划分方式。它体现了农村社会对自然时间的依赖和对日常生活的细致划分。
前半晌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宁静、朴实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清晨的露水、田间的劳作和乡村的宁静生活。
在个人经历中,前半晌 可能与童年时在农村的记忆相关,如早晨的鸟鸣、家人的早餐和开始一天的农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前半晌的阳光,温暖而明媚, 照耀着田野,唤醒了沉睡的麦穗。
前半晌 可以联想到清晨的阳光、鸟鸣和田间的劳作声,这些声音和景象共同构成了乡村早晨的生动画面。
在英语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 "early morning" 或 "forenoon" 来大致表达相似的时间段。
前半晌 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城市生活中使用较少,但它承载了北方农村的文化和历史,是了解和体验乡村生活的一个重要窗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地方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
1.
【前】
(本义:前进)。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前,进也。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 《乐府诗集·陌上桑》-罗敷前致词。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聊斋志异·狼三则》-狼不敢前。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驰而前。 、 《庄子》-孔子下车而前。
【组词】
前却、 前迈、 前旌
2.
【半】
(会意。从八,从牛。“八”是分解的意思;牛大,易于分割,所以取“牛”会意。本义:一半,二分之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半,物中分也。 、 《汉书·高帝纪上》-今汉有天下太半。 、 《汉书·项籍传》-士卒食半。 、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半匹红绡一丈绫。 、 《聊斋志异·狼三则》-身已半入,只露尻尾。
【组词】
太半、 半日;半工;半升
3.
【晌】
白天。
【引证】
粱斌《红旗谱》-春兰!没晌没夜的,你干什么哩?
片刻,一会儿。泛指比较短的一段时间。
【引证】
王实甫《西厢记》-半晌恰方言。
【组词】
半晌、 一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