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0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06:39
懒怠: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缺乏活力、不愿意努力或工作,表现出一种消极、懈怠的态度。它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心理状态,暗示一种对工作或责任的逃避。
“懒怠”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构成由“懒”和“怠”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懒惰和懈怠。在古代文献中,如《说文解字》中已有对“懒”字的解释,而“怠”字则更多用于表示懈怠、不积极的态度。
在**传统文化中,勤奋被视为美德,而懒怠则被认为是需要克服的缺点。在现代社会,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人们对懒怠的态度可能更加复杂,有时甚至会将其视为一种自我保护或休息的需要。
“懒怠”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懒散、无所事事的状态。它可能引发人们对效率低下、时间浪费的担忧。
在日常生活中,我有时会感到懒怠,尤其是在长时间工作后。这种感觉让我意识到需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以保持高效和健康。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懒怠的风,轻轻吹过,不带走一片云彩,只留下一地落叶。”
视觉上,懒怠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躺在沙发上,无所事事的样子。听觉上,可能是安静的房间里,只有时钟的滴答声,反映出时间的流逝和懒怠的状态。
在英语中,“lazy”是“懒怠”的对应词汇,但在某些文化中,如北欧国家,对懒惰的看法可能更加宽容,认为适当的休息和放松是生活的一部分。
通过对“懒怠”的深入学*,我认识到这个词不仅描述了一种消极的行为状态,也反映了社会对工作态度的期待和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理解懒怠的成因和影响,有助于我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提高生活质量。
1.
【懒】
(形声。从心,赖声。本义:懒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懒。-懒,懈也。怠也。一曰卧也。 、 《宋书·范晔传》-吾少懒学问,晚成人。
【组词】
懒待、 懒怠、 懒得、 懒残和尚煨芋
2.
【怠】
(形声。从心,台声。本义:懒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怠,慢也。 、 《尔雅》-懈,怠也。 、 《广雅》-怠,赖也。 、 《国语·周语》-可先而不备,谓之怠。 、 《礼记·檀弓》。注:“惰也。”-吉事虽止不怠。 、 《礼记·曲礼》。注:“放散身体也。”-毋怠荒。 、 《国语·晋语》-怠偷甚矣。 、 《公羊传·文公十二年》-俾君子易怠。 、 《商君书·弱民》-兵民怠而国弱。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组词】
怠荒、 怠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