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44: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44:57
“不言”字面意思是指不说话或不表达出来。基本含义是指某些事情或情感不需要通过言语来表达,而是通过行为、表情或其他非言语方式来传达。
“不言”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基本含义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论语》中已有使用,现代汉语中仍然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不言”常与“含蓄”、“内敛”等概念相关联,强调通过非言语方式传达情感和意图。这种文化特点在文学、艺术和社会交往中都有体现。
“不言”给人以深沉、内敛的情感联想,让人想到那些不需要言语就能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图。这种联想在表达深层次的情感时非常有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遇到一些情况,比如朋友的关心和支持,虽然他们没有明说,但通过他们的行为和表情,我能感受到他们的“不言”之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不言”:
月光洒在静谧的湖面,
爱的波纹不言而喻。
心中的旋律轻轻荡漾,
在夜的宁静中,不言而喻。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两个人静静地坐在海边,海浪轻轻拍打着岸边,他们的眼神交流中充满了“不言”的情感。
在英语中,“不言”可以对应为“unspoken”或“self-eviden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含义相似,都强调不需要言语就能理解的事物。
“不言”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词汇,它不仅在语言表达中起到重要作用,也反映了文化和社会的特点。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不言”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意图,增强沟通的效果。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