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00: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00:49
“杨妃一��红”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古代文学,特指一种颜色鲜艳、如同杨贵妃面颊上的红晕的花朵。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一种颜色,但它的深层含义与杨贵妃的美貌和传说有关,因此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和象征意义。
在文学作品中,“杨妃一��红”常用来形容花朵的颜色,尤其是牡丹、芍药等花卉,因其颜色艳丽,如同杨贵妃的面颊红晕,故得名。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花卉学或园艺学的专业领域,可能会用来描述特定品种的花卉颜色。
同义词:娇艳、艳丽、绯红 反义词:素雅、淡泊、苍白
“杨妃一��红”这个词汇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对杨贵妃的传说和文学描写。杨贵妃因其美貌而闻名,尤其是她的面颊红晕,成为了美的象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形容颜色鲜艳的花朵。
在文化中,杨贵妃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人物,她的美貌和悲剧命运成为了无数文学和艺术作品的题材。因此,“杨妃一��红”这个词汇不仅仅是一种颜色的描述,更是传统文化中对美的一种诠释。
提到“杨妃一��红”,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杨贵妃的美丽和悲剧,以及与之相关的诗词歌赋。这种联想往往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浪漫情怀。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欣赏花卉或进行文学创作时,它能够提供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增添作品的文化底蕴和情感深度。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过花园,那一抹‘杨妃一��红’,如同历史的长河中,杨贵妃的倩影,永远娇艳。”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中,一朵盛开的牡丹,花瓣鲜艳如“杨妃一��红”,背景是古色古香的园林,仿佛能听到古筝的悠扬旋律,唤起对古代美人的无限遐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杨妃一��红”的词汇,但每个文化都有自己对美的象征和表达方式,例如西方的“玫瑰红”或“桃红色”。
“杨妃一��红”这个词汇不仅仅是对颜色的描述,它承载了*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情感寄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丰富语言的表达层次。
1.
【杨】
(形声。从木,昜(yáng)声。本义:植物名。落叶乔木)。
杨柳科杨属植物的泛称。
【引证】
《说文》-杨,杨木也。 、 《尔雅》-杨,蒲柳。 、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杨与柳别。杨,枝劲脆而短,叶圆阔而尖;柳,叶长而狭,枝软而韧。
2.
【妃】
(会意。从女,己声。本义:婚配,配偶)。
(pèi)。同本义。 同: 配
【引证】
《说文》-妃,匹也。 、 《左传·桓公二年》-嘉耦曰妃。 、 《商君书·画策》-故黄帝作君臣上下之义,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妃匹之合。
【组词】
吉妃
3.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 《淮南子·诠言》-一也者,万物之本也。 、 《老子》-抱一而天下试。 、 《书·君奭》。传:“天子也。”-故一人有事于四方。 、 汉·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
【组词】
一境、 一丝、 一碗水往平处端、 一拳正打在心窝、 一人做一人当、 一客不烦二主、 一动不如一静、 一言抄百语、 一缘一会、 一路功名、 一盘一盒、 一清如水、 一毫不爽、 一息恹恹
4. 【捻】
5.
【红】
女工,从事手工劳动的女性。 同: 工
【引证】
《汉书·郦食其传》-农夫释耒,红女下机。 、 《汉书·董仲舒传》-吾已食禄,又夺园夫女红利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