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16:0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16:00:09
佐料:指在烹饪过程中为了增加食物的香味、味道或颜色而添加的物质,如盐、胡椒、酱油、香料等。
“佐料”一词源自汉语,其中“佐”字意为辅助、帮助,“料”字意为材料或物质。在古代,佐料主要指用于烹饪的辅助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包括所有用于增添食物风味的物质。
在不同的文化中,佐料的使用和偏好差异很大。例如,亚洲菜肴中常用酱油和姜,而地中海菜肴中则常用橄榄油和香草。佐料的选择和使用反映了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和文化特色。
提到佐料,我联想到的是烹饪的乐趣和食物的美味。它让我想到家庭聚餐时的温馨氛围和尝试新食谱时的兴奋感。
在我的一次烹饪实验中,我尝试了用不同的佐料来调制一道传统的家乡菜,结果意外地发现了一种新的美味组合,这让我对佐料的创造性使用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佐料”:
在这道生活的菜肴里,
我用爱作为佐料,
调出温馨的家的味道。
想象一下,当你看到一盘色彩斑斓的菜肴时,各种佐料的香气和味道仿佛在空中跳跃,伴随着烹饪时的嘶嘶声和锅铲的碰撞声,这些都是佐料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佐料”可以对应为“condiment”或“seasoning”,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和偏好也有所不同。例如,美国的汉堡中常用番茄酱和芥末,而墨西哥菜中则常用辣椒和柠檬。
“佐料”不仅是烹饪中的重要元素,也是文化交流和创新的重要载体。通过对佐料的学习和应用,我更加理解了食物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也学会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食物来表达情感和创造美好回忆。
1.
【佐】
(本作左。形声。从人,左声。本义:辅助,帮助)。
同本义(古人以“右”为尊,“左”为卑。“佐”常用于下对上、弱对强的帮助。上对下,强对弱时用“佑”)。
【引证】
《广雅》-佐,助也。 、 《墨子·贵义》-故周公旦佐相天子。 、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佐之。 、 《周礼·天官》-太宰之职,常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 、 《国语·周语下》-四岳佐之。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予佐尔贾。 、 蔡元培《图画》-佐以科学。 、 清·周容《芋老人传》-佐读勤苦。
【组词】
佐理、 佐事、 佐戎、 佐相、 佐佑、 佐检、 佐州、 佐谋、 佐治
2.
【料】
(会意。从斗,从米,表示用斗量米。本义:称量)。
计数;计量;核计。
【引证】
《说文》-料,量也。从斗,米在其中,会意。 、 《国语·晋语》。注:“数也。”-宣王料民于太原。 、 《国语·楚语》-楚师可料也。 、 《国语·周语上》-夫古者不料民而知其多少。
【组词】
料校、 料民、 料数、 料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