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4:2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29:07
伸缩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物体或结构能够通过伸展和收缩来改变其长度或形状。在基本含义上,它描述了一种物理特性,即物体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改变其尺寸或形态,并在去除外力后恢复原状。
在不同的语境中,“伸缩”可以有不同的应用:
“伸缩”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由两个动作“伸”和“缩”组成,分别表示伸展和收缩。这两个动作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而“伸缩”作为一个复合词,可能是在描述物体或材料的物理特性时逐渐形成的。
在现代社会,“伸缩”这个词汇广泛应用于描述各种可调节的物品,如伸缩门、伸缩梯等。它反映了人们对于便利性和灵活性的追求。
“伸缩”这个词汇给人以灵活、可变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适应性强、能够应对各种变化的特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伸缩伞,它的小巧和便携性给我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伸缩”:
时间的指针,伸缩自如, 在岁月的长河中,轻轻摆动。 情感的波澜,伸缩不定, 在心海深处,悄然起伏。
视觉上,“伸缩”可能让人联想到弹簧、橡皮筋等具有弹性的物品。听觉上,它可能与金属摩擦的声音或物体伸展时的细微声响相关联。
在英语中,与“伸缩”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extendable”或“retractable”,它们在描述物品的可调节性时具有相似的含义。
通过对“伸缩”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认识到它在描述物体物理特性和比喻时间、情感变化时的多样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词汇的多重含义和应用场景对于准确沟通和丰富表达至关重要。
1.
【伸】
(本作“申”。形声。从人,申声。本义:伸直,伸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伸,不屈也。 、 《广雅》-伸,展也。 、 《易·系辞上》-引而伸之。 、 《仪礼·士相见礼》。注:“志倦则见,体倦则伸。”-君子欠伸。 、 《淮南子·精神》。注:“频伸也。”-熊经鸟伸。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手指不可屈伸。
【组词】
伸吭、 伸舒、 伸不得手、 伸长倘脚、 伸卷、 伸屈、 伸歇
2.
【缩】
(形声。从糸(mì),宿声。糸,细丝,与绳索有关。本义:捆束)。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緜》-其绳则直,缩版以载。 、 《说文》。朱曰:“许书之乱字皆治也,理也。此说解及尔雅之乱,正谓治理。”-缩,乱也。 、 《仪礼·乡饮酒礼》-磬阶闲缩霤。 、 《仪礼·乡射礼·大射仪》-十纯则缩而委之。 、 《仪礼·士丧礼》-绞横三缩一。 、 《礼记·檀弓》-冠缩缝。 、 《礼记·丧大纪》-布绞缩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