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58: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58:40
晦冥(huì míng)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昏暗、不明亮的状态。它通常用来形容天色阴暗,光线不足,或者比喻事物模糊不清、难以理解。
晦冥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营造一种神秘或压抑的氛围,如在描述夜晚、暴风雨前的天空或者深邃的内心世界时。在口语中,它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气象学或文学批评中,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来描述特定的气象条件或文学效果。
同义词:昏暗、阴沉、朦胧、幽暗 反义词:明亮、晴朗、清晰、明朗
晦冥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晦”指月亮不明亮,“冥”指昏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形容天色或状态的昏暗。
在传统文化中,晦冥**有时也与不吉利的预兆或神秘的氛围联系在一起,如在某些节日或仪式中,人们可能会避免在晦冥的时刻进行重要的活动。
晦冥这个词给人一种沉重、压抑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孤独、迷茫或恐惧。在文学创作中,它可以用来表达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或外部环境的压抑氛围。
在日常生活中,晦冥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如描述一个阴雨连绵的下午或一个心情沉重的人,这个词可以提供一种更加生动和精确的表达方式。
在诗歌中,晦冥可以用来营造一种深邃而神秘的氛围:
晦冥之夜,星辰隐匿, 心灵之窗,紧闭不启。 思绪如潮,涌动不息, 在这无光的深渊里。
晦冥可以让人联想到阴暗的天空、深邃的森林或寂静的夜晚。在视觉上,它可能与暗色调的画面或模糊的影像相关;在听觉上,它可能与低沉的音乐或寂静的环境声音相联系。
在英语中,晦冥可以对应为“gloomy”或“obscure”,这些词汇在描述天气或心情时也有类似的含义。不同文化中,对于昏暗状态的描述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情感和氛围是相似的。
晦冥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昏暗,也反映了人们内心的复杂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丰富性。
1.
【晦】
(形声。从日,每声。本义: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晦,月尽也。 、 《论衡·四讳》-三十日日月合宿,谓之晦。 、 《左传·成公十七年》-陈不违晦。 、 《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不知晦朔。 、 清·姚鼐《登泰山记》-戊申晦。
【组词】
晦望、 晦景、 晦日
2.
【冥】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从六,冖(mì)声。日,太阳,日数十,十六日而月始亏,幽暗也。本义:昏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冥,幽也。 、 《广雅》-冥,暗也。 、 《太玄·玄文》-冥者,明之藏也。 、 《诗·无将大车》-维尘冥冥。 、 《法言·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 、 枚乘《七发》-冥火薄天,兵车雷运。 、 《汉书·五行志》-其庙独冥。
【组词】
冥冥、 冥冥灭灭、 冥蒙、 冥升、 冥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