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7:27: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27:33
延绵: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连续不断,持久地延伸或持续。它通常用来描述时间、空间或某种状态的持续性和连贯性。
在文学中,“延绵”常用来形容山脉、河流或历史的连续不断,如“延绵的山脉”或“延绵的历史长河”。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描述某种感觉或状态的持续,如“延绵的疼痛”。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它可能用来描述地形的连续性。
同义词:连绵、持续、延续、持久 反义词:中断、间断、短暂
同义词中,“连绵”更侧重于空间上的连续,而“持续”和“延续”则更多用于时间或状态的连续。反义词则强调了中断或短暂的特点。
“延绵”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由“延”和“绵”两个字组成。“延”意味着延长,“绵”则有绵延不绝之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描述各种连续不断的现象。
在**文化中,“延绵”常与自然景观如山脉、河流联系在一起,象征着永恒和连续。在社会背景中,它也可以用来形容家族或文化的传承,如“延绵的家族血脉”。
“延绵”这个词给人一种持久和稳定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不断流动的河流、连绵不断的山脉,以及历史的深远。这种联想常常带有一种宁静和深远的情感。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用“延绵”来形容一段持续多年的友谊,它如同延绵的山脉,无论时间如何变迁,始终稳固不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爱如延绵的河流,穿越岁月的山谷,永不干涸。”
视觉上,“延绵”让人想到广阔的草原或连绵的山脉,听觉上,则可能联想到持续不断的风声或水流声。
在英语中,“延绵”可以对应为“stretching”或“continuous”,但这些词在表达连续性和持久性上可能不如“延绵”那样富有诗意和深度。
“延绵”这个词在描述连续性和持久性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广泛使用,还能引发深远的情感和联想。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工具,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和富有感情地表达连续和持久的状态。
1.
【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亦作“蜒”。-延,长行也。 、 《楚辞·大招》-蝮蛇蜒只。 、 《韩非子》-延颈而鸣,舒翼而舞。 、 《书·召诰》-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 、 晋·陆机《长歌行》-兹物苟难停,吾寿安得延! 、 《吕氏春秋·顺说》-莫不延颈举踵。
【组词】
延瞩、 延望、 延算三纪、 延年、 延息、 延期
假借为“引”。引入;引见;迎接。
【引证】
《礼记·玉藻》-摈者,延之日升。 、 《礼记·曲礼》-主人延客祭。 、 《礼记·射义》-出延射。
【组词】
延接、 延入、 延登
2.
【绵】
(会意。从帛,从糸(mì)。本义:丝棉,精丝绵,新丝绵)。
同义。
【引证】
《急就篇》。颜注:“渍茧擘之,精者为绵,粗者为絮。今则谓新者为绵,故者为絮。”-绛缇絓紬丝絮绵。 、 《资治通鉴》-身衣布衣,木緜皁帐。 、 白居易《新制布裘》-吴绵软如云。
【组词】
绵子、 绵衣、 绵帛、 绵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