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03: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03:18
“地裂山崩”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地面裂开,山体崩塌。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或者比喻某种巨大的变化或动荡。
在文学作品中,“地裂山崩”常被用来形容战争、政治变革或社会动荡带来的巨大影响。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夸张地描述某个**的严重性。在专业领域,如地质学或灾害管理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具体描述地震或山体滑坡等自然现象。
同义词:天崩地裂、山崩地裂、天翻地覆 反义词:风平浪静、安然无恙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表达的侧重点不同,但都强调了巨大的变化或动荡。反义词则强调平静和稳定。
“地裂山崩”这个成语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形象的描述方式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灾害的敬畏和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成为描述巨大变化或动荡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自然灾害常常被赋予象征意义,如“地裂山崩”常被用来比喻国家的动荡或个人的巨大变故。这种用法反映了人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
这个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恐惧和震惊,因为它描绘了一幅灾难性的画面。联想方面,可能会想到地震、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场景。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曾经历过或目睹过类似的地质灾害,这个成语可能会成为描述那种经历的生动表达。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地裂山崩间,英雄挺身出,力挽狂澜,守护家园。”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到地震后的废墟和崩塌的山体;结合音乐,可能会选择沉重或紧张的旋律来表达这种灾难性的场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arthquake and landslide”,但缺乏“地裂山崩”这种成语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和文学美感。
“地裂山崩”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象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只听半空中一声大震,好似地裂山崩,抬头一看,依旧红日青天。
这边万里无云,阳光灿烂;那边就可能风云骤起,~。
1.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2. 【裂】
3.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4.
【崩】
(形声。从山,朋声。本义:山倒塌)。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成公五年》-梁山崩。
【组词】
山崩地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