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3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37:37
词汇“牧令”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具有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牧令”的字面意思是指管理牧场的命令或法规。在古代,牧令可能指的是官方发布的关于牧场管理、牲畜放牧的规定或命令。
在古代文献中,“牧令”可能出现在关于农业、畜牧业或地方行政管理的记载中。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描绘古代社会的管理体系或地方官员的职责。
“牧令”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牧”指放牧、管理牧场,“令”指命令、法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在现代汉语中不再常用,但在历史文献中仍可见其踪迹。
在古代**,牧令是地方官员管理牧场和牲畜的重要手段,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和畜牧业的重视。它也体现了古代行政管理体系的特点。
“牧令”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田园风光和牧民的生活,带有一种古朴和宁静的情感。它也可能让人思考古代社会的管理方式和现代社会的差异。
由于“牧令”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之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古道边,牧令声声,牛羊成群,岁月悠悠。”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古代牧场图,牧民在草原上放牧,官员在远处宣读牧令。结合音乐,可以想象一首古风音乐,伴随着牧令的宣读声。
由于“牧令”是一个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牧令”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农业和畜牧业的管理方式。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
1.
【牧】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牛,从攴(pū),表示手拿棍棒牧牛(羊)。本义:放牧牲畜)。
同本义。
【引证】
《周礼·牧人》-掌牧六牲。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注:“牛曰牧。”-谁扞牧圉。 、 《列子·黄帝》。注:“养禽兽之长也。”-周宣王之牧正。 、 《诗·小雅·无羊》-牧人乃梦。 、 《尔雅》-郊外谓之牧。 、 《汉书·李广苏建传》-使牧羝。 、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郴州荛牧儿。 、
【组词】
牧所、 牧苑、 牧子、 牧夫
2.
【令】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引证】
《说文》-令,发号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 《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 、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 、 陈寿《三国志》-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 《史记·陈涉世家》-召令徒属曰。 、 《战国策·齐策》-乃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