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0:5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0:59:32
“延津”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延”和“津”。在字面上,“延”通常表示延长、延续或拖延,而“津”则可以指渡口、港口或重要的交通枢纽。结合起来,“延津”可以理解为一个地理位置的名称,特指某个具有重要交通意义的地点。
在文学作品中,“延津”可能被用作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地名,代表着旅途的起点或转折点。在口语中,如果提到“延津”,可能是在谈论某个具体的地点或历史**。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地理学,“延津”可能是一个研究对象,用于探讨古代交通网络或军事战略。
“延津”作为一个地名,其词源可能与古代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状况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可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和重要性。
在历史上,“延津”可能与某些重要的历史或人物有关,如战争、迁徙或文化交流。这些**可能赋予了“延津”特定的文化意义和社会背景。
对于我来说,“延津”可能唤起一种历史沧桑感和旅途的艰辛。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商旅、士兵和文人墨客,以及他们在旅途中的种种经历。
在我的生活中,“延津”可能是一个我从未亲历过的地方,但它作为一个词汇,让我对**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延津”:
在延津的古渡口,
时光的船只缓缓驶过,
载着千年的风霜,
和无尽的传说。
想象一幅画面:夕阳下的古渡口,船只静静停泊,远处传来悠扬的笛声。这样的场景可能与“延津”这个词紧密相连。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延津”的词汇,但类似的具有历史和地理意义的地名在世界各地都有存在。
通过对“延津”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词汇在语言和文化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地名,更是一个承载着历史和情感的符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深入理解词汇的多重含义和背景,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1.
【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亦作“蜒”。-延,长行也。 、 《楚辞·大招》-蝮蛇蜒只。 、 《韩非子》-延颈而鸣,舒翼而舞。 、 《书·召诰》-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 、 晋·陆机《长歌行》-兹物苟难停,吾寿安得延! 、 《吕氏春秋·顺说》-莫不延颈举踵。
【组词】
延瞩、 延望、 延算三纪、 延年、 延息、 延期
假借为“引”。引入;引见;迎接。
【引证】
《礼记·玉藻》-摈者,延之日升。 、 《礼记·曲礼》-主人延客祭。 、 《礼记·射义》-出延射。
【组词】
延接、 延入、 延登
2.
【津】
(会意。金文字形,从舟,从淮。“淮”表示淮水。泛指一般的河流。船停泊在河旁,用来渡河。本义:渡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津,水渡也。 、 《书·禹贡》-又东至于孟津。 、 《水津注·河水》注-自黄河泛舟而渡者,皆为津也。 、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风烟望五津。 、 《论语·微子》-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组词】
津梁、 津人、 津门、 津吏、 津主、 津要、 津逗、 津逮、 津亭驿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