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7:0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7:05:36
词汇“枯”通常指的是植物因缺水或季节变化而失去生机,变得干枯无生气。而“碛”则指的是沙漠或戈壁中的沙石地。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枯碛”可以理解为干枯的沙石地,通常用来形容荒凉、贫瘠的自然环境。
在文学作品中,“枯碛”常用来描绘荒凉的景象,如沙漠、戈壁或废弃的土地,营造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特定地理环境或自然景观时,仍会被使用。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环境科学中,“枯碛”可能用于描述特定类型的地貌或生态系统。
“枯”字源自古代汉语,意指植物失去水分而干枯。“碛”字则源自描述沙漠或戈壁的沙石地。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描述特定自然环境的词汇。
在**文化中,“枯碛”常被用来象征坚韧和不屈的精神,如在恶劣环境中依然生存的植物或动物,常被赋予积极的意义。
“枯碛”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荒凉和孤独的感觉,同时也让我联想到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的伟大。
在我的旅行经历中,曾亲眼见过戈壁滩上的枯碛地带,那种荒凉和寂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枯碛”:
在枯碛的边缘,
风沙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生命的绿意,
在绝望中悄然绽放。
想象一片广阔的枯碛地带,风沙呼啸,视觉上是一片单调的灰黄色,听觉上是风沙的摩擦声,给人一种荒凉和孤独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barren wasteland”或“desolate desert”,用来描述类似荒凉、贫瘠的环境。
“枯碛”这个词不仅描述了一个特定的自然环境,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景象。
1.
【枯】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枯,槁木也。 、 《礼记·月令》-草木蚤枯。 、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唐·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 、 《资治通鉴》-载燥荻枯柴。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菀枯顷刻。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八月禾未枯。
【组词】
枯荣、 枯凋、 枯索、 枯梧、 枯鱼、 枯腊
2.
【碛】
浅水中的沙石;沙石浅滩。
【引证】
《说文》-碛,水渚有石者。 、 《三苍》-碛,水中沙也。 、 《汉书·元帝纪》注-吴越谓之濑,中国谓之碛。 、 左思《吴都赋》-玩其碛砾而不窥玉渊者。
【组词】
碛沙、 碛砾、 碛路、 碛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