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2:28: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28:08
灵知(Gnosis)源自希腊语γνῶσις,字面意思是“知识”或“洞察”。在**和哲学语境中,灵知特指一种深奥的、直觉性的知识,不同于通过理性或感官获得的普通知识。它通常与神秘主义、精神觉醒和个人与神性的直接联系相关。
灵知一词起源于古希腊,最初用于描述通过直觉或神秘体验获得的知识。在教早期,灵知派(Gnosticism)是一个重要的**,强调个人通过灵知达到救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不同的文化和**中有了更广泛的含义。
在西方文化中,灵知与神秘主义和体验紧密相关。在东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在和道教中找到,如“顿悟”和“道”。
灵知这个词常常带有一种神秘和神圣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深邃的内心世界和超越日常经验的真理。
在个人成长和心灵探索的过程中,灵知可以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帮助人们理解自己的内在世界和宇宙的奥秘。
在诗歌中,灵知可以被用来描绘一种超越语言的体验:
在寂静的夜晚,星辰低语, 灵知如光,穿透黑暗的帷幕。 心灵在无声中歌唱, 领悟那永恒的旋律。
灵知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夜晚、闪烁的星辰和深邃的音乐,如古典音乐中的某些旋律,能够唤起内心的深层次共鸣。
在不同文化中,灵知的概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在印度教中,类似的观念被称为“梵我合一”(Brahman-Atman),在**中则是“涅槃”。
灵知是一个深奥且多层次的词汇,它在*、哲学和个人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灵知的学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宇宙的奥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灵知提供了一种超越日常语言的表达方式,帮助我们触及更深层次的真理。
1.
【灵】
(形声。从巫,靈(líng)声。本义:巫)。
古时楚人称跳舞降神的巫为灵。
【引证】
《说文》-灵,灵巫也。以玉事神。 、 《离骚》-命灵氛为余占之。 、 《楚辞·云中君》-灵连踡兮既留。 、 屈原《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胶。
【组词】
灵子
2.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引证】
《玉篇》-知,识也。 、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知汝远来应有意。 、 《庄子·外物》-心徹为知。 、 《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 《后汉书·列女传》-不知何氏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