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17: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17:26
词汇“灾凶”通常指的是不幸的、灾难性的**或情况。字面意思上,“灾”指的是自然或人为的灾害,如洪水、地震、战争等;“凶”则常常指不吉利、不祥的事物或预兆。
“灾凶”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灾”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指自然灾害;“凶”字则有凶险、不祥之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使用,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灾凶”一词。
在**文化中,“灾凶”常常与风水、占卜等传统信仰相关联。人们可能会通过各种方式来避免或减轻灾凶的影响,如进行祭祀、调整居住环境等。
提到“灾凶”,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悲伤、恐惧和无助。这个词能够唤起人们对生命脆弱性的深刻认识,以及对自然和命运的敬畏。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遭遇了某种形式的“灾凶”,如家庭变故或健康问题,这个词可以帮助表达和理解所经历的困难和挑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那无边的黑暗中,灾凶如影随形,吞噬着每一丝希望的光芒。”
视觉上,“灾凶”可能让人联想到破败的景象、哭泣的面孔和混乱的场景。听觉上,可能是哀嚎声、警报声和风雨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disaster”或“calamity”,它们在表达不幸和灾难的意义上与“灾凶”相似,但在文化和语境上可能有所不同。
“灾凶”这个词在汉语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它不仅是一个描述不幸*的词汇,也是人们面对困难时情感表达的工具。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把握语言的情感和文化的深度。
1.
【灾】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火焚屋的形状。小篆从川,表水;从火。水火都是灾祸之源。本义:火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或体灾。-天火曰烖,从火,哉声。古文从才,籀文从巛声。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火。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释名》-火所烧灭之余曰烖,言其余物如是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左传·昭公九年》-夏四月,陈灾。(陈地发生火灾。)
【组词】
灾火、 灾燀
2.
【凶】
(指事。小篆字形,“凵”象地陷形,读kǎn。“乂”表示这里可陷人。“兇”是会意字,从儿(人),在凶下。本义:不吉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凶,恶也。象地穿交陷其中也。 、 《尔雅》-凶,咎也。 、 《易·系辞》-吉凶者,言乎其得也。 、 《书·洪范》-一曰凶短折。 、 《诗·小雅·十月之交》。笺:“告天下以凶亡之徵也。”-日月告凶。 、 《楚辞·卜居》-“此孰吉孰凶?”
【组词】
凶兆、 凶宿、 吉凶未卜;凶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