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0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00:59
“上交不谄”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向上级或尊长交待事务时不谄媚、不卑不亢。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处理与上级或尊长的关系时,保持正直和自尊的态度,不因对方的地位或权力而改变自己的原则和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格高尚,不随波逐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尊严。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赞扬某人在面对权威时的坚定和正直。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在处理公务时的公正和廉洁。
“上交不谄”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礼仪文化,强调在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当的距离和尊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固定,成为描述个人品德和行为准则的一个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上级和尊长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规范。然而,“上交不谄”强调的是在尊重的同时保持个人的独立性和尊严,这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的背景下。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正面的,它让人联想到正直、坚定和自尊的形象。在表达中,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力量和说服力。
在职场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他在面对高层管理者时总是保持上交不谄的态度,这种行为不仅赢得了领导的尊重,也为他赢得了同事的信任和支持。
在诗歌中,可以将“上交不谄”融入到描述一个人品格的诗句中,如:“在权力的阴影下,他如松立,上交不谄,心如明镜。”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在会议室中坚定站立的人,面对权威不卑不亢的形象。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庄重而坚定的旋律,来表达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and up to authority without fawning”,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含义相似,都是在强调在面对权威时的正直和自尊。
“上交不谄”这个成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一种赞扬,也是对现代社会中个人权利和自由的一种肯定。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在面对权威时的正确态度和行为准则。
1.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2.
【交】
(象形。小篆字形,象人两腿交叉形。本义:交叉)。
脚胫相交。
【引证】
《说文》-交,交胫也。 、 《战国策·秦策》-交足而待。 、 《礼记·王制》-雕题交趾。
【组词】
交趾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谄】
(形声。从言,臽(xiàn)声。本义:谄媚,曲意迎合 ) 同本义。
【引证】
《论语·学而》-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 《孟子·滕文公下》-胁肩谄笑,病于夏畦。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组词】
谄臣、 谄言
1. 【上交】 谓地位低的人与地位高的人结交; 亦作"上佼"。头等友好; 转移﹑交付给上级。